资讯中心

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助力危房实现毫米级自动监测

2017/5/26 13:18:05    13960
来源:上观新闻
摘要:相比每栋房屋数万元的投入,接入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的安全监测系统,可避免全社会万亿水平的生命及财产损失。
  【仪表网 仪表产业】相比每栋房屋数万元的投入,接入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的安全监测系统,可避免全社会万亿水平的生命及财产损失。
 

 
  个人位置定位、道路交通导航、土地测绘……如今,北斗卫星导航技术的应用已经覆盖到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诸多方面。随着技术的革新,除了这些基础的定位导航服务,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正逐步向深度推进,与云计算、激光雷达、空间信息、无线通信等技术结合,被相继应用于无人驾驶技术、互联网+农业的无人机播种、共享单车电子围栏等领域。
 
  如何做到7·24小时毫米级自动化监测
 
  5月24日,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在上海发布了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的新一代城市建筑安全监测解决方案,为高精度定位系统在危旧房屋安全监测的应用提供了新参考。
 
  千寻位置方面表示,在未来一年内将与浙大正呈、蛟驰科技、北极星云等合作伙伴为5000栋建筑提供7·24小时毫米级自动化监测服务,不断拓展百亿规模的城乡建筑安全监测市场。
 
  千寻位置为何能干成这件事?据了解,千寻位置是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和阿里巴巴共同出资设立的一家混合所有制企业,注册在上海,致力于通过北斗地基增强“全国一张网”的整合与建设,基于卫星定位、辅助定位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构建位置服务开放平台。目前,公司已在全国部署了1450个地面基准站,可为全国29个省提供实时米级至厘米级、后处理静态毫米级的高位置服务。
 
  北斗卫星导航如何实现城市建筑的安全监测?据介绍,基于千寻位置提供的毫米级高精度定位服务,监测者在一些需要监测的老旧危房上安装合适数量的接收机,就可通过北斗高精度及综合传感器、装修识别监测仪等对建筑受到的震动、风力、雨量等环境因素和内部人为破坏因素进行动态监测,辅以移动巡检及建筑分析模型系统,对上传至云端的建筑生命周期内的信息进行智能分析。当危旧房的倾斜、形变及受损程度超过安全数值时,系统便会发出警报,提示监测者采取行动,从而有效实现安全预警。
 
  业内人士表示,这种全天候、的连续数据监测、采集方式可大大减少误报和漏报可能,更好地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利用千寻位置的全国一张网和云计算平台优势,也可省去自建站及自建服务器费用,将监测成本削减到传统卫星导航方案的10%到20%。
 
  “目前各地仍主要使用人工方式进行危旧房监测,社区和街道工作人员往往欠缺专业技能或必要设备。而聘请专业检测机构进行定期巡检,不仅测量成本高,而且时效性不强、数据不连续。”浙大正呈方面表示,千寻位置的这一方案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有望令建筑安全的高精度、实时监测服务进一步在全国铺开。
 
  建筑安全监测市场已达百亿规模
 
  业内预测,随着我国城乡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城镇建筑安全监测市场已达百亿规模。
 
  根据初步摸查,仅华东某省目前就有约2.9万栋城镇房屋存在安全监测需求,以每栋房屋3到5万元的硬件和服务投入计算,在该省就形成了约10亿元市场。按此推算,全国城镇登记在册危房有数十万栋,全部接入安全监测服务,这一市场可突破百亿量级。而相比城镇地区,广大乡村地区市场更为广阔,如再加上水坝、铁塔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形变监测需求,整个建筑形变监测市场甚至可达千亿量级。
 
  不过,相比每栋房屋数万元的投入,接入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的安全监测系统,可避免全社会万亿水平的生命及财产损失。
 
  目前,浙江省已在这一领域走在前列,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已下发《关于组织开展危险房屋安全防范和排查的紧急通知》,正对城市危险房屋的排查结果进行查漏补缺,争取做到一幢不漏,从而实行“一房一档”、“一户一档”的管理。浙江省多个地市已开始试点基于北斗高定位技术的城市建筑安全监测方案。在浙江等省的示范带动下,贵州、江苏、广西等多省也已开始对这一模式进行研究。
 
  对建筑进行实时监测只是步,通过引入千寻的云平台和云计算服务,可进一步挖掘数据价值,让整个行业从传统项目交付模式转变为长期数据服务模式。千寻位置行业事业一部总经理郦可说,“我们希望通过运营相关数据,建立智能建筑分析模型,实现对城市建筑群的高精度、长效性动态监测,终为每栋建筑建立起数据档案,提升城市建设与管理水平。”
 
  蛟驰科技负责人也表示,随着建筑安全监测市场的扩大,公司将进一步提升“建筑云医生PAAS服务平台”中的老旧房屋动态数据规模,加强与各方的数据共享,共同探索更加深入的数据利用。
 
  (原文标题: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助力实现危旧房7*24小时毫米级自动监测)

全部评论

上一篇:内蒙古赤峰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专家工作站 投入资金100万元

下一篇:中澳共建激光和光纤传感器等三所联合实验室

相关新闻
热门视频
相关产品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