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洋第34航次科考队凯旋
时间:2015-06-24 阅读:170
历时215天,航程28125海里,“大洋一号”船载着圆满完成中国大洋第34航次科考任务的队员于6月18日返回山东青岛。*党组成员、副局长、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理事长王飞,青岛市政府副市长徐振溪,以及有关参航单位*和科考队员亲友代表到码头迎接。
王飞代表*党组和中国大洋协会对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的大洋科考队员、参航单位以及科考队员家属表示衷心感谢。他说,本航次海上工作时间长、科考任务重,在临时党委的正确*下,全体科考队员远离祖国和亲人,在深海大洋上战风斗浪,奋勇拼搏,始终坚守岗位,圆满完成各项科考任务,取得了丰硕成果。希望各单位认真总结经验,继续发扬大洋精神,加强协同合作,不断壮大人才队伍,为推动大洋和海洋事业不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本航次科学家陶春辉介绍说,“大洋一号”船自2014年11月16日从海南三亚起航以来,历时215天,航程28125海里,共分为5个航段执行。本航次是我国与海底管理局签订“西南印度洋硫化物资源勘探合同”后开展的第二个大洋航次。科考队开展了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勘探、环境基线和生物多样性等调查、深海稀土资源调查、沉积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调查等科考活动。在硫化物勘探方面取得进步,形成工程化勘探,中深钻、电磁法、近底磁法等关键技术稳步提升,形成一套海底矿化区圈定方法,稀土勘察取得突破,大洋调查影响力日益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航次科考期间,“大洋一号”科考船与搭载“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的“向阳红09”船在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合同区同步作业,zui近时相距不足两海里。两艘船互为补充、互相支持。“蛟龙”号注重定点突破,“大洋一号”船侧重面上勘探。在远离祖*里之遥的印度洋上,我国有两艘科考船在西南印度洋为人类和平利用海底资源并肩奋战,再一次表明了我国切实履行海底义务的决心。
科考队还对来自尼日利亚和牙买加的2名青年科研工作者进行了海上勘探培训。本航次共有来自**、二、三海洋研究所、*北海分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和同济大学等36家单位、137名科考队员参加了本航次。其中,35岁以下的科考队员77人,表明80后已成为航次调查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