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会员 经销商
参考价: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免费会员 经销商
在大多数人眼中,工业机器人充满着神秘色彩,工业机器人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人口红利”日渐消失的苏南,到承接产业转移的苏北,以及正在崛起的苏中,处处可见工业机器人活跃的身影。然而,在机器人异军突起的背后,本土机器人产业正面临增长乏力、外资挤压的内忧外患。近日,江苏经济报记者和这些机器人进行了“亲密接触”,试图为读者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并描摹一张我省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路线图”。
江苏“智能升级”
对正处在转型升级阶段的我省制造业而言,工业机器人不仅带来“机器红利”,更是“江苏智造”的引跑者。
来到徐工集团大吨位装载机智能化车间,一个自重1.5吨的“庞然大物”,被焊接机器人轻松“拎”到离地2米的空中,揉团似地翻转,以方便焊接臂*焊接。
“*,焊接是制造业的基础,以前用人工,难免质量良莠不齐,现在机器人焊多少质量都一样,从不用返工。”徐工集团科技分公司生产总监周天雷表示,基础工艺的提升,也必然带动整个制造业的升级。
在扬州一重科技,记者发现了一种新型机器人———板材高效重载铣削工业机器人。区别于过去钢材只能平整放在流水线上的传统方式,这种机器人的机械手可以自由地进行移动、后缩、翻转。“传统机床进行钢材铣削只能一边进行,工业机器人能够两边同时运作,仅这一点就带来了双倍的效率。” 一重科技企划部部长王清告诉记者,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机器人同时还是我国制造业产品的突破。“它可用于船舶制造,为船用材料的制造提供技术支撑,这样中国的造船厂就可以使用我们自己的产品,从而打破过去国外的垄断。”
工业机器人产业元年开启
虽然日益被重视,但工业机器人产业目前在我省还只是起步阶段。省经信委装备工业处处长强信然表示,目前全省工业机器人数量偏少,不足万台,这与江苏装备制造业*全国的地位并不匹配。
实际上,即便是全国,去年工业机器人总数接近10万台,但在数量上,中国仅为日本的18%、德国的35%。
差距意味着机遇,全国工业转型升级为工业机器人应用带来的广阔前景,自动化领域的企业和专家们认为,今年将是“工业机器人爆发之年”。中国工控网动态市场研究总监陈然也认为,2013年是中国工业机器人开启元年,预计未来几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市场规模都将保持20%的增长。
陈然表示,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正步入黄金发展期,目前中国已成为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机器人市场,随着产业经济拐点的加速到来,中国未来两年内将超越日本,跃升为大市场。
有着“*难就业年”之称的2013年,一些刚走出校园的学子们将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那些在电影中带给他们欢笑的机器人,已经走出银幕,在现实中抢占了他们的工作岗位。
“机器红利”代替“人口红利”
数台机器人舞动着双臂,精确地重复着装锭、码垛等预定动作,只需片刻,旁边已是整齐排列的成品。1000平方米的车间里,除了机器人,只有两名工人在。这是记者近日在江苏盛虹集团化纤包装车间里看到的一幕。公司主管许笑告诉记者:“这条全自动包装生产线,用机器人代替人工,每天能够完成7000多箱的包装量,工作效率提升了60%,用工却减少了90%以上。”
无*偶,雷柏科技这家生产鼠标键盘的公司,生产线上的主角也已不再是一排排工人,取而代之的是一列列灵活的机械手臂,每条生产线上仅剩寥寥数人。自动化专业出身的总曾浩表示,一台机器人可抵得上10名工人,而这些设备成本的回收周期仅为两年,比人力成本便宜得多。
在纺织企业聚集的吴江市,一线员工的人工成本正在以每年15%以上的增幅上涨,但“用工荒”依然严重。与此同时,机器人的采购价却在以每年约5%的幅度下降。
“人力成本与机器人成本之间,正出现一个越来越大的剪刀差,这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很有吸引力。”东南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主任戴先中教授认为,成本的逆转,已经产生了“机器红利”取代“人口红利”的现象,这将使更多的制造企业乐于使用机器人替代人工。
湖南省二手库卡工业机器人节约成本湖南省二手库卡工业机器人节约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