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江苏省《电镀行业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规范》征求意见

2021/1/7 11:13:58    25414
来源:仪表网
摘要:本标准适用于在产或关闭搬迁电镀企业(电镀生产、加工的企业和涉及电镀生产线的企业)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
  【仪表网 仪表标准】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法律,规范重点行业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过程,实现电镀行业地块土壤环境管理的科学化和系统化,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组织起草了江苏省地方环境保护标准《电镀行业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现开始向有关单位征求意见。意见反馈邮箱zmc2436@126.com,截止时间2021年2月3日前。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电镀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据估计,2017年我国规模以上的电镀企业(含电镀车间)约2万家,其中40%的电镀企业集中于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江苏是传统电镀行业大省,多数企业成立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具有数量多、分布散、规模小、生产工艺落后、环境治理设施陈旧等特点,对周边地块存在重金属污染隐患。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深入推进,我省各地关停包括电镀行业在内的涉重金属污染企业千余家,大批产能落后和工艺要求不达标的小规模电镀企业被淘汰,合格的电镀企业集体迁入电镀工业园区,由此产生了大量的电镀企业遗留地块有待调查评估,如不经科学严密调查和修复治理,将对后续开发利用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据行业统计资料,江苏省目前有2000余家电镀相关,随着电镀入园区工作的持续推进,由此产生的电镀企业遗留地块已成为我省典型的涉重污染地块类型。据统计,我省纳入土壤污染详查的电镀企业地块共400个,约53%的地块土壤超出筛选值标准。电镀企业用地的土壤环境形式严峻,针对电镀企业污染排放特点,制定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规范,摸清其土壤环境现状已成为推动我省土壤环境管理、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打好打赢净土保卫战的重要举措。
 
  电镀生产工艺大致可以分为镀前处理、电镀以及镀后处理三个环节。典型电镀生产工艺流程可大致描述为:镀前处理→镀件清洗→电镀处理→镀件清洗→镀后处理→镀件清洗。
 
  镀前处理工序(除油、除锈)、电镀工序和镀后处理工序(除氢、钝化)等各阶段均有污染物排放,主要的排放方式为废水和废气。
 
  本文件规定了电镀企业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工作程序、内容和技术要求。
 
  本指南中的初步调查是以资料收集、现场踏勘、人员访谈、潜在污染源和污染物识别、初步布点采样、样品检测、数据分析与评估等手段确定污染物种类和含量的污染排查阶段。初步调查表明潜在污染源区域土壤中污染物含量未超过国家或地方有关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筛选值)或清洁对照点含量(有土壤环境背景的无机物)的,则对人体健康的风险可以忽略(即低于可接受水平),调查活动可以结束;否则认为对人体健康可能存在风险,应开展进一步的详细调查和风险评估。
 
  详细调查是通过详细布点采样、水文地质调查、样品检测、数据分析与评估等,进一步确定土壤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状况及其范围的污染证实阶段。详细调查宜明确土壤污染对地下水的影响情况,分析污染物在该地块的迁移与归宿等。
 
  资料收集主要包括土地利用历史及过程变迁资料、地块环境资料、地块地质资料、政府机关和机构保存和发布的环境资料、所在区域自然和社会信息等。当调查地块与相邻地块存在相互污染的可能时,须调查相邻地块的相关记录和资料。
 
  本技术规范的编写引用的文件有: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GB 36600 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HJ 25.1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HJ 25.2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HJ 25.3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 25.4 建设用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HJ 16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 682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术语;HJ 1019 地块土壤和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采样技术导则。
 
  本标准适用于在产或关闭搬迁电镀企业(电镀生产、加工的企业和涉及电镀生产线的企业)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可供从事化学镀、阳极氧化、磷化等表面处理的企业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参考。(详情见附件)

全部评论

上一篇:8项浙江省地方计量技术规范报批稿公示

下一篇:《重点监管单位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指南(试行)》发布

相关新闻
热门视频
相关产品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