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召开电改方案专家研讨会
- 2014/10/29 16:20:09 5891
- 来源:仪表网
今年以来,针对新一轮电改的消息层出不穷。有分析人士称目前流出的信息均只是方案的一部分,也可说是争议不大的部分。在媒体先后报道了发改委牵头制定的《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草案内容后,各方利益博弈也愈发激烈。
近期,中央高层在多个场合强调能源革命必须还原能源的商品属性,国家发改委也将电改、油改和盐改作为年度三大改革任务,业界对2014年实现电力体制改革获得实质性突破一直充满期待。目前已有消息表明,电改方案并没有大的变化,出台时点未知。市场曾传言高层对新电改方案不满。长期从事电力规划的专家直言,“这份方案除了电网满意,其他各方都不太满意。”
分析人士指出,发改委再次启动向专家、企业等新一轮的意见征集,说明在高层重视下,电改不断深化推进,回应市场质疑,方案亦存在调整可能,法制化、去行政化和市场化。国网内部人士则认为,“市场对打破垄断呼声很高,我们也希望打破垄断,但单靠拆分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目前的方案是考虑了行业、管理和经济多种因素后综合决策的结果。”
据业内人士介绍,中国电力改革的框架是由2002年国务院颁布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五号文”)构成的。2002年国务院颁布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为电力体制改革规划了一条中长期路线,它制定了明确的改革目标与清晰的电力系统市场化改革路径,即通过厂网分离、主辅分离、输配分离、竞价上网四步改革措施,逐步构建起竞争性的电力市场。
2002年12月29日,中国电力改组大会召开。改组大会的目的是实现“厂网分开,主辅分离,引入竞争机制”,并新成立了三类电力公司:包括国家电网和中国南方电网两家电网公司;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华电集团、国电集团、电力投资集团五大发电公司;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水电工程顾问集团、水利水电建设集团、葛洲坝集团四家辅业集团。
不温不火的电改方案将如何规范电力市场?有观点认为,在政策对能源问题关注度的背景下,考虑到目前我国垄断的能源体制结构,能源体制改革将成为未来能源战略发展的重要一环,而电改也将伴随能源改革的热潮重新进入深水区。此外,在市场化改革大背景下,一次电改问题的解决也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目前看,在电改需求强烈的情况下,电改推进的三大条件也已经具备。
,各方改革意愿强烈。目前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在不断减弱,继续推行“四万亿”式的刺激手段,虽然短期之内可以拉动经济数据向上,但长期来看只能导致落后产能进一步过剩,终增大转型难度。中国要实现成功的换挡转型,需要劳动和资本要素投入驱动转向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驱动。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制度改革和科技创新同样重要。制度红利的释放不但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在调控上制度改革相对科技创新也更加可控。电力改革是整个能源系统改革的重要环节,很可能成为能源战略改革的步,具有战略性、机遇性、前沿性、跨越性的特点。
第二,电力供求情况有利于改革。过去十年,电力改革的停滞与电力供求的不平衡有着重要关系。在电力供过于求的时候,我国曾有过竞价上网的尝试。1999-2001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等影响,我国经济环境偏冷,用电需求增速低迷,一度有过供大于求的情况,在这一阶段浙江省曾主动推行了竞价上网体系,并且引入了国外的竞价上网报价系统,试行择优调度上网。但从2002年开始,我国出现了明显的拉闸限电现象,浙江省在缺电的情况下,竞价上网难以为继。因此,在电力紧缺的情况下,电力改革较难推行。不过近年来,电力装机容量不断扩大,而经济增速中枢面临下行趋势,我国的装机容量所提供的发电能力已经可以满足经济用电的需求,电力供给目前已经不是电力系统的主要矛盾。
第三,电力改革有望降低电价。根据改革的经验,电力系统的市场化改革有望降低电力系统总成本,降低企业成本。目前中国的电价机制是高负荷率的工商业用户补贴低负荷率的居民与农业用户,电力成本的降低对工商业大用户来说很有意义。
目前,各方博弈已接近后阶段,但方案仍未终定论。观察人士指出,中国能否借鉴国外经验,实现电力市场化,放开发电计划和电力价格等行政管制,还需主管部门进一步简政放权,给电改真正的市场化空间。
有消息称电力改革具体方案将于今年年底前完成。2014年无疑是电力改革的破题之年,两类关于电改公司近期值得关注:一是具有成本优势的发电企业,其将在未来竞价上网和电价调整中受益;二是实际控制人为电网的公司,未来存在资产重组预期。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