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仪表网 仪表标准】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碳排放领域委员会(CSTM/FC95)归口承担的《绿色低碳技术评价规范电解铝技术》团体标准(立项号:CSTM LX 9500 01076—2022)已完成征求意见稿,按照《中关村材料试验技术联盟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现公开广泛征求意见。
全球变暖为特征的气候变化问题引起了人类的高度关注,通过碳减排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国际上的热点问题。随着中国确定了2030年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发展碳减排技术成为必由之路。在众多碳减排技术中,CO2捕集分离是现阶段能大幅度减少CO2排放的主要技术之一。其中,最常用且易于工业化的技术是溶剂吸收法,可用于电厂烟气、水泥窑炉尾气、煤化工氨碳尾气等气源中CO2的捕集分离,传统的乙醇胺法存在能耗高、溶剂损失量大、设备腐蚀严重等问题,近年来一些新型溶剂如混合胺、双水相溶剂、非水基胺、离子液体等被开发出来,用于碳捕集过程中提高了捕集效率,降低了捕集能耗,符合绿色低碳技术的发展方向。在技术评价方面,美国能源部建有国家碳捕集中心(National Carbon Capture Center),主要进行燃烧后碳捕集、
天然气碳捕集等过程的评价,提供商业操作条件下中试,同时生成可评估效率,环境性能和经济可行性的数据;挪威建有蒙斯塔德技术中心(Technology centre of Mongstad),主要进行燃烧后捕集的工业规模测试评价。中国也十分重视碳捕集利用技术的开发,陕西西安建有“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要进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监管、金融和其他制度方面的调研,以促进CCUS的推广,在学术界与项目开发者、地方政府及设备制造商间构建联系网络,从而发挥协同作用,推动工业化,为地方与中央政府提供战略与政策方面的建议;华润电力有限公司建有广东碳捕集测试平台,包括一套兼容的胺溶液化学工艺捕集单元,一套兼容的膜分离物理工艺捕集单元,可进行燃烧后碳捕集技术的评价。
总之,现有的碳捕集与利用评价平台多为针对某单一技术的试验平台,而对于溶剂吸收法碳捕集技术的评价还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或者方法,因此为了发展碳捕集技术,加快碳捕集技术的应用,制定碳捕集绿色低碳技术评价和验证方法、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参考GB/T 32150-2015 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SH/T 5000-2011 石油化工生产企业CO2排放量计算方法;RB/T 252-2018 化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规范;GB/T 6052-2011 工业液体二氧化碳;《中国化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等规程编制。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领域中溶剂吸收法二氧化碳(CO2)分离绿色低碳技术的评价和验证的要求、指标、流程及评价报告等。本标准适用于烟气、油田伴生气、生物气、工业排放气中二氧化碳捕集绿色低碳技术的评价和验证。
评价要求:
评价技术应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主要包括但不限于:a) 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中的要求;b) 政府规划、产业政策中的要求;c) 相关标准规范中的要求;d) 国内外先进案例的低碳能力指标;e) 相关研究报告、科技文献等科学使用的技术资料中提出的指标;f) 技术使用方等相关方的要求。
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包括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技术性指标、经济性指标和社会性指标。
技术性指标:
技术性指标重点选取与CO2分离技术直接相关的指标,包括CO2捕集率、解吸CO2浓度、CO2捕集能耗、溶剂损耗量。
评价报告要求:
评价报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a) 实施评价的组织;b) 评价目的、范围及准则;c) 评价过程实施情况;d) 评价内容,包括基本要求、减排效果、评价指标评分情况等;e) 评价结果,包括评价的符合性说明;f) 评价证据的核实情况,包括证明文件和数据真实性、计算范围及计算方法、相关计量设备和有关标准的执行等;g) 评价指标表,明确各评价指标得分情况及评价综合评分;h) 问题说明;i) 相关支持材料。
(更多详情请见附件)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