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站见证北京
时间:2008-11-28 阅读:605
在北京,共有27个固定的空气质量连续自动监测子站,它们均衡分布并覆盖了北京的18个行政区县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此外,北京还装备有空气质量流动监测车,进而使空气质量监测更加机动灵活。
奥运会开幕前夕,《瞭望》新闻周刊查看了北京的空气质量监测站,并实地拍回一组图片。
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教授级高工赵越告诉《瞭望》新闻周刊,北京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建立,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1998年以来,将环保工作的着眼点由注重治理污染的具体行为,转变为对这些行为和措施的结果进行监测,通过监测数据客观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和措施的成效。
赵越说,北京努力保持原有监测站位置不变,很多老的空气质量监测站设立都在20年以上,它们见证的是历史,在地点不变只有时间变化的情况下,见证的是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发展变化规律。
比如东城区东四监测子站,已经有24年历史,在它周围,老北京民居比较多,很多都是平房,在冬季各家各户烧小煤炉取暖时,监测数据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浓度较高,在东城区、西城区针对3.3万户平房居民采暖小煤炉实施“煤改电”工程以后,有害物浓度有了明显下降,空气质量显著提高。可以说,东四监测站见证了当地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赵越告诉本刊记者,综合这些监测站采集的数据可以明显地看到,自1998年北京市开始实施大气质量紧急控制措施以来,到现在已经经历了14个阶段的控制,效果十分明显。在这10年中,北京的经济和城市建设发展迅速,但抑制住了空气质量下降的趋势。通过优化能源结构、节能减排、提高能源质量,特别是燃煤的脱硫控制,使得二氧化硫年日均浓度从1998年的0.120毫克/立方米下降到2007年的0.047毫克/立方米,下降速度很快。在北京机动车保有量从130万辆到350万辆的激增过程中,通过不断执行更加严格的机动车排放标准,改善车况、路况和油品等措施,使得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的浓度没有随机动车数量的成倍增加而上升,反而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可见,实施14个阶段的控制,实施的几百项控制措施,对于北京空气质量的改善具有决定性作用。
目前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分为两类:气象因素和人为可控制的因素,去年8月的“好运北京”测试赛期间,实施了车辆限行单项控制,市民积极配合,日环境空气质量提高了近20%。
解决环境问题不只是政府一家的事,需要引导全体市民和社会群体积极参与,将其纳入到环境保护主体中来。在北京市*的倡导下,数百家车友会、媒体和民间环保组织发起了“少开一天车”活动,鼓励市民科学用车减少污染,使绿色出行成为生活时尚。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