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能源数字转型下的计量服务,不仅仅是块表......

2022/3/28 8:52:40    22041
来源:环球表计
摘要:表计作为一个传统的线下二次侧设备,在数字化的领域中,出现了从线下往线上发展的趋势,比如各个主流计量设备厂家都有自己的在线数字化平台,帮助用户管理其计量数据。
  【仪表网 仪表产业】导读:表计作为一个传统的线下二次侧设备,在数字化的领域中,出现了从线下往线上发展的趋势,比如各个主流计量设备厂家都有自己的在线数字化平台,帮助用户管理其计量数据。
 
  4月1日起,建筑将强制进行碳排放计算
 
  现批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5015-2021,自2022年4月1日起实施。本规范为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全部条文必须严格执行。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相关强制性条文同时废止。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中有关规定与本规范不一致的,以本规范的规定为准。规定要求:新建建筑节能设计水平进一步提升。《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提高了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的热工性能限值要求,与大部分地区现行节能标准不同,平均设计能耗水平在现行节能设计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分别降低30%和20%。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平均节能率应为 75%;其他气候区居住建筑平均节能率应为 65%;公共建筑平均节能率应为 72%。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
 
  不久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明确了“能源保障更加安全有力、能源低碳转型成效显著、能源系统效率大幅提高、创新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和普遍服务水平持续提升”的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目标。
 
  能源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领域,“能源数字化”可以推进能源领域绿色转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随着“数字能源”概念的提出,各大能源企业纷纷布局数字能源业务。
 
  能源数字下的表计企业的发展趋势
 
  在去年年底策划的《回顾展望》对行业专家进行采访时,环球表计的老朋友,同时也是杭州数元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俞庆,对表计企业的发展趋势发表了以下观点。
 
  回顾过去几年,我个人认为在电力表计行业,尤其在非电网的计量领域里,出现了三个方面的新趋势,在2022年,可能这些趋势还会进一步的增强。
 
  产品趋势:从表计到计量,再到能源数字化
 
  过去我们见到的表计设备企业,更多的是专注于电力表计的设计、生产和制造,是典型的硬件产品驱动的企业发展理念。在电网业务领域,更多的是跟随电网企业的计量标准,并且以低成本+高质量为竞争手段。在非电网的用户侧计量领域,参考电网的计量标准,并且做一系列的功能简化和产品改变,比如以导轨表为典型形态的管理型电表。
 
  随着双碳+电力市场化,企业用户的对能源数据的需求,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表计数据采集,而是基于ISO50001的能源计量体系,构建企业能源数据管理,并形成能源数字化的各个场景。对表计企业来说,在用户侧能源管理领域,将从产品驱动型的开发,逐步转换为场景驱动型的开发,对企业的研发要求也变得多元化。
 
  从产品形态来看,能源计量将变得泛在化,除了各种低成本导轨表,也包括带有计量和通信功能的智能微断、智能开关,甚至智能插座,一二次融合的智能设备。从整体架构来看,表计企业需要构建面向能源数字化的完整解决方案,包括云端、本地、采集通信、计量等,并且适应各种应用场景需求。
 
  应用趋势:从设备制造,到能源服务
 
  从应用趋势来看,在面对数百万家工商业用户的能源需求时,表计企业也面对两类不同的市场。
 
  第一类是新装市场,即新建工程里的能源数字化需求,这是表计企业熟悉的业务打法,但是也出现了软硬件一体化的竞争趋势,即对于表计下游的系统集成商和安装企业来说,需要的是一整套的能源数字化解决方案,而不是只提供某几款表计和网关,有的项目甚至要提供APP、并且提供软件著作权。这就对表计企业带来新的挑战。另一类市场是后装市场,即在存量客户中,因为双碳+市场化,而带来的能源服务需求,进而引发对计量和数字化的需求。
 
  表计企业过去更多的是在新装市场,在后转业务领域,客户需要的不是作为工程配套的二次计量方案,更多的是需要“解决问题“式的一站式服务,即帮助客户解决用电用能的“安全+经济+绿色”,而以计量为基础的数字化手段,只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工具。
 
  在过去的1年里,我们也看到部分计量企业围绕着能效服务、能源双控、微电网、虚拟电厂、需求响应等各个场景,探索从设备制造转型为能源服务的路径,不仅提供硬件,还提供完整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更从业务价值的角度出发,帮助用户发现并解决问题,形成有价值的能源服务解决方案。
 
  趋势三、从线上,到线上线下融合
 
  表计作为一个传统的线下二次侧设备,在数字化的领域中,出现了从线下往线上发展的趋势,比如各个主流计量设备厂家都有自己的在线数字化平台,帮助用户管理其计量数据。但是在用户侧的能源服务实践里,我们发现光有计量数据是不够的,还需要对计量数据进行模型的构建,比如围绕计量资产的数据模型、围绕配电系统的管理模型等。这些模型的构建都依托于业务的理解,这些业务都蕴藏在具体的应用场景里的。
 
  也就是说,数据的价值是要到场景中变现的,对场景的理解越深,数据价值未来发挥的空间也越大。数据要真正帮助用户解决问题,还需要再从线上走到线下,形成数字化+服务的解决方案。我们看到部分计量企业已经迈出了这一步,不仅仅是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更提供的是能源服务解决方案,自己构建线下的能源服务团队,形成合同能源管理、购售电等相应的商业模式。当然,这一步对计量企业来说,实属不易,所以未来要真正实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才是能源数字化最优的落地方式。
 
  我们可以看到:
 
  去年,国内首个电力行业碳排放精准计量系统在江苏正式上线。该系统在国内率先应用实测法进行碳排放实时在线监测核算,实现对火电企业生产全过程二氧化碳排放的 " 精准画像 "。据悉,除了电力行业,未来,江苏还计划将这一系统应用于其他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并同步建设全省碳排放大数据平台,实现社会各行业碳排放精准计量。
 
  隆基股份投资成立新能源发电公司,1月18日,三峡隆川综能新能源发电(扬州江都)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王励,注册资本4000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含:新兴能源技术研发;热力生产和供应;合同能源管理;节能管理服务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隆基股份(601012)全资子公司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同持股。
 
  此外,国网信通、新奥数能众多等传统能源企业的子公司也已经走在了能源数字化转型的前列。
 
  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数字化转型的趋势下,资本市场开始关注产业互联网和能源工业互联网领域,能源平台和数字能源解决方案相关企业开始获得大量融资。而数字能源企业也如大量涌现,2021年,仅名称中包含“数字能源”的新公司就有92个,2022年或将更多。而大量的互联网企业也在探索数字能源业务领域。
 
  华为数字能源成立于2021年6月,注册资本达到人民币30亿元,它将发挥数字技术与电力电子技术这两大领域的优势,加速能源数字化,推动低碳社会建设。华为在能源领域已深耕多年,在 “双碳”目标新时代新格局下,将通过电力电子技术和数字技术相融合,从能源的生产侧和消费侧帮助千行百业节能减排,促进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的发展,从而应对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和加速实现碳中和。
 
  3月10日,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新增投资企业杭州众碳能源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比例为100%,经营范围包括碳减排、碳转化、碳捕捉、碳封存技术研发;节能管理服务;软件开发;软件销售等。
 
  对于这些企业的加入,是挑战还是机遇?我们也可以看到跨界合作下相辅相成:
 
  3月21日,大唐海南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与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大唐海南公司携手华为数字能源将在新能源、储能、综合能源、智慧电厂、数字能源等领域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战略合作。
 
  派诺科技作为阿里云“双碳”生态合作伙伴,参与了2021云栖大会阿里云“双碳”解决方案联合发布会。方案包括三款碳中和产品,分别是面向政府的城市“双碳”操作系统、面向企业的节能减碳工具、面向社区的碳普惠平台。三款产品通过数据相互连通,形成全链条的“双碳”解决方案。
 
  而面对双碳和能源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有表计行业人士表示:
 
  "从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制造型企业转型,是所有装备制造业的转型方向。"
 
  "卖刀的不如卖肉的,卖肉的不如卖盒饭的。关键是怎么把非标的东西标准化,可以推广"
 
  看市场风口具体也要看自身实力,是未来也是现在,在政策、产业和资本的多重驱动作用下,能源数字对于我们究竟意味者什么,或许还不可执一而论...

全部评论

上一篇:数字化时代下的制造业,你还愿意“投奔”吗?

下一篇:打好种业翻身仗 仪器行业拓展新市场

相关新闻
热门视频
相关产品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