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仪表网 仪表产业】导读:据气象局消息,自2月11日开始,我国迎来一轮大范围雨雪天气。2月13日,北京气象台发布暴雪黄色预警信号,并预计至14北京市大部分地区累计降雪量将大于6毫米。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雪后的北京银装素裹出尘脱俗。然而本次降雪恰逢北京冬奥会期间,不禁让人在欣赏雪景之余,平添一份担忧。与夏季奥运会参赛项目相比,冬季奥运会户外项目对天气要求更高,风速、风向、能见度、雪温、雪质……等等因素都会影响比赛成绩,甚至对运动员安全也有一定影响。
据悉,为实现气象监测、预报更快更准,助力赛事顺利举行,北京冬奥会的气象服务已应用高精度气象预报系统“睿图-睿思”及“三维、秒级、多要素”的气象监测网络,能实现“百米分辨率、逐10分钟”快速更新,保证“一项一策”“一场一策”。
北京市气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梁丰介绍,为护航北京冬奥会,保障冬奥气象服务,自2015年起,北京气象局在三个赛区建成了441套现代立体观测设施。气象观测站再加上气象卫星、天气雷达等多种非常规
探测仪器,一起构成了严密的“地、空、天”立体气象监测网。搭配冬奥高精度气象预报系统“睿图-睿思”,采用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新技术方法,可形成未来24小时时段内的天气预报。即便是在复杂地形下,也能做到“百米级”网格气象预报,并且每10分钟更新一次。与往届冬奥会气象预报的空间尺度“公里级”相比,北京冬奥会做到了“百米级”“分钟级”,可谓一次质的飞跃。
气象一直是影响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立春晴,一春晴”等等民间谚语都是古代百姓为了更好安排好生产生活而观察预测未来天气变化的经验总结。在现代,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卫星技术和材料科学的发展,我们对天气变化有了更细致深入的观察研究,并且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科。气象观测包括地面气象观测、高空气象观测、大气遥感探测和气象卫星探测等。由各种手段组成的气象观测系统,能观测从地面到高层,从局地到全球的大气状态及其变化。
据了解,本次为冬奥会服务的气象监测网络在冬奥结束后,仍将发挥作用,为将来城市环保行动提供有力支持,推动“双碳”目标实现。同时精准气象预报技术还可以为我国重大活动、大城市安全运行、防洪排涝、交通等提供科技支撑,并助力国家能源转型、能源低碳化发展。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