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观测冰川资源 遥感技术等技术来助力

2021/12/8 15:10:20    22953
来源:仪表网
摘要:近期,天山冰川站在山地冰川物质平衡观测技术、区域冰川资源调查、冰川和生态系统脆弱性等方向取得系列研究成果,而遥感技术是目前开展区域(流域)冰川资源调查的主要手段。
  【仪表网 仪表产业】导读:近期,天山冰川站在山地冰川物质平衡观测技术、区域冰川资源调查、冰川和生态系统脆弱性等方向取得系列研究成果,而遥感技术是目前开展区域(流域)冰川资源调查的主要手段。
 
  1958年,为开发大西北,中国科学院成立了由施雅风院士领导的中国科学院冰雪利用研究队,开创了我国的冰川学研究事业,揭开了我国冰雪研究的序幕。
 
  根据1958年至1959年野外考察经验,施雅风认为,有必要建立定位的冰川观测试验站,以便于野外观测试验,对野外考察中的许多现象进行深入研究。1959年,中国科学院冰雪利用研究队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海拔3545米处建立天山冰川站(高山站),开始开展冰川学、水文与气象方面的观测研究。
 
  1988年首批成为中国科学院对外开放台站,1997年中国科学院野外台站评审中被评为A类站,同时被授予野外工作先进集体。1999年被列为国家重点野外台站(试点站) 。
 
  中国科学院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是我国冰川观测研究历史最长的野外站,也是首批进入中国科学院开放站和国家重点野外站序列的野外台站,为冰冻圈科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重点开展了冰川物理学、雪冰过程与气候环境记录等方面的研究。
 
  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冰川的加速退缩引发水资源时空分布和水循环过程的变化,给新疆建设布局和发展模式带来深刻影响。通过地面观测考察和遥感技术,天山冰川站查明了新疆不同地区冰川变化,预估了冰川变化对未来水文、水资源的影响,为国家重大决策,西北地区水资源管理与高效利用政策,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冰川物质平衡观测异常困难、资料弥足珍贵。为此,天山冰川站长期致力于冰川物质平衡观测站点的扩展、数值模型的发展和高新技术的试验。
 
  近期,天山冰川站在山地冰川物质平衡观测技术、区域冰川资源调查、冰川和生态系统脆弱性等方向取得系列研究成果。
 
  其中,遥感技术是目前开展区域(流域)冰川资源调查的主要手段。天山冰川站基于Sentinel-1和Landsat等影像数据,分析了帕米尔高原克拉亚伊拉克冰川运动速度变化特征和跃动发生机理,查明了天山艾比湖流域冰川近期变化状况和天格尔峰冰川雪线变化特征。
 
  遥感技术是从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或自身辐射的电磁波、可见光、红外线,对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技术。例如航空摄影就是一种遥感技术。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大大推动了遥 感技术的发展。现代遥感技术主要包括信息的获取、传输、存储和处理等环节。完成上述功能的全套系统称为遥感系统,其核心组成部分是获取信息的遥感器。
 
  另外,通过RTK-GNSS、无人机和地基三维激光扫描等高新技术的集成,天山冰川站创新冰川观测技术,提高了观测效率和观测数据质量,并揭示了新疆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冰川变化规律和控制因素。

全部评论

上一篇:浙江省计量院开展0.1级绝对压力变送器计量比对

下一篇:《亲爱的》原型找到 “团圆”行动用的什么技术?

相关新闻
热门视频
相关产品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