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网 仪表下游】导读:据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工业机器人同比增长19.1%,其中,2020年12月,全国工业机器人完成产量29706台,同比增长32.4%,明显看出工业机器人产量在快速增长。
2021年,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已进入新一轮的景气周期。
8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7月份工业生产数据,其中显示,7月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了31342套,同比增长42.3%;1-7月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为205094套,同比增长64.6%。
此前,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陷入了一段不短的低迷期,从2018年开始,国内汽车制造与3C电子行业发展受限,其中汽车制造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更是从2017年的10.2%回落至3.5%。
而汽车制造和3C电子又是工业机器人最普遍的应用场景,合计占比高达50%以上,两大行业的不景气,让工业机器人需求放缓,再叠加2017年机器人销量的高基数,导致2018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出现负增长。
直到2020年,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才开始恢复,工信部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工业机器人完成产量237068台,同比增长19.1%,其中,2020年12月,全国工业机器人完成产量29706台,同比增长32.4%,明显看出工业机器人产量在快速增长。
这主要是因为:
首先,国内率先摆脱医疗卫生事件的影响,恢复生产,导致海外订单持续回流,增加了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此外,在医疗卫生事件的影响下,也加快了国内制造企业“机器换人”的速度。
其次,近两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迅速,带动了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1.5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均增长2倍。
再次,3C产业方面持续回暖,从去年4月份开始,我国3C制造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复苏,到今年3月累计投资同比提升超40%,极大的增加了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
最后,仓储物流、光伏、锂电、电子等行业对工业机器人的接受程度提高,成为拉动国内工业机器人销量的重要动力。
自2013年开始,我国就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自然也随之推动着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此前《中国制造2025》提到,到2025年,国内机器人产量将达到26万台,而今年仅用7个月就达到了20万台,超过已是必然的结果,整整提前了4年完成数量指标,可见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速度之快。
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现状
工业机器人行业按产业链可分为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本体制造以及下游系统集成三个环节。
目前国产工业机器人产业的现状是,在中游和下游这些不太涉及核心技术的方面,已经可以做到自给自足,而在上游核心零部件领域,则处于极度缺乏的状态,呈现加速追赶的趋势。
具体来看,在中低端产品上,国内已有不少机器人企业,如新松、埃斯顿、拓斯达等,和国外厂商大致处于同一个水平了,只是在品牌效应方面尚有所欠缺。
但在高端产品方面却有些无力,现今的高端工业机器人还是属于四大巨头的天下,国产品牌根本无法竞争,主要是在核心零部件上存在短板,无论是技术标准、设计选料、制造工艺还是使用寿命,都和国外先进水平具有很大差距。
所以国产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制造等高端领域的渗透率很低,但在电子、机械、橡胶、食品等一般工业制造领域的占有率却比较高,有些甚至已经超过了进口工业机器人。
从目前的工业机器人产销数据中也可以看出,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在不需要太多时间积累的、浅层次的技术方面,发展得比预期快;而在需要长时间累积的、有关核心零部件技术上的,发展要比预期慢。
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发展趋势,应该还是凭借中低端工业机器人,向一般工业制造领域渗透,从而提高工业机器人国产化率,同时加速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制造,进军高端制造业,数据显示,在减速器、伺服电机和控制器上的国产化率,已经分别达到了30%、22%和35%。
(原标题:增长率超60%,国内工业机器人进入新一轮爆发期!)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