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观点:掣肘我国汽车传感器产业发展的五大问题

2021/5/6 16:15:10    19582
来源:传感器专家网
摘要:目前,我国的汽车传感器产业在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如“中国汽车传感器95%以上的市场份额,都掌握在外资企业手里”、“国产传感器现在还是靠模仿国外产品,而且企业规模小,产品更是进入不了主流市场”等。
  【仪表网 仪表产业】目前,我国的汽车传感器产业在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如“中国汽车传感器95%以上的市场份额,都掌握在外资企业手里”、“国产传感器现在还是靠模仿国外产品,而且企业规模小,产品更是进入不了主流市场”等。
 
  上面这些还只是一些表面的现象,实际上,我国汽车传感器产业在发展中拥有诸多掣肘。
 
  市场被外资占领
 
  汽车电子化越发达、自动化程度越高,对传感器的依赖性就越大。然而,因国内汽车传感器产业整体水平较低,多种传感器尤其是高水平汽车传感器仍旧依赖进口。传感器市场被西门子、博世、霍尼韦尔等国际零部件巨头占据大半江山,而国内汽车传感器产业则依附于汽车仪器、仪表行业缓慢发展。
 
  比如国内企业多数只能做一些水温和压力传感器等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的产品,而针对国五、国六排放阶段在尾气处理上必须要用到的氮氧化物传感器等一些高技术含量产品,国内目前还是完全依赖进口。
 
  起步晚技术水平低
 
  国内汽车传感器生产始于上世纪80年代。由于起步时间较晚,直到如今,系列化、配套化的产业体系还很不完善,汽车传感器产品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水平相差10多年。此外,汽车传感器微型化、多功能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对采用新工艺和开发新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在这些方面,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的差距正逐渐拉大。
 
  研发投入资金不足
 
  汽车传感器的研发投入动辄上千万甚至上亿元,一般民营企业凭借自身实力有限,并且融资渠道也同样缺乏。汽车传感器产业链上的很多企业在不断加大投资之后,往往会面临“后继乏力”的困境。其主要原因是汽车传感器产业大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等因素,使常规的市场渠道难以支撑行业的持续巨额资金投入。
 
  以传感器芯片为例,新产品一般要过2至4年才可以进入市场,5至6年开始实现销售,8至9年才可能达到收支平衡,10年才可能达到盈利,期间每年又需投入数亿美元,一般的投资很难连续支撑。由于短期内难以获利,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于该行业缺乏足够的投资兴趣,导致汽车传感器产业的投融资渠道更加不顺畅。
 
  价格优势不明显
 
  传统的以低价取胜的观念,在汽车传感器行业早已行不通。国外企业对提高性价比的重视,使得同类产品的价格差距逐渐拉小。相比之下,主机厂自然更愿选择可靠性强、技术水平高的“进口货”。而国内企业已然不能根据成本来制定价格,而是以市场价来定成本,致使利润微薄,因此一些国内传感器生产商发展愈发艰难。
 
  缺乏配套试验和应用环境
 
  汽车是由多达几千个电子零部件组成的复杂产品,特别是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控制电子部分、多媒体电子部分、导航及车载通信等等越来越多,使车辆复杂程度不断加大。而这些电子零部件产品可靠性十分重要,直接决定了整车的安全及运行可靠性。特别是严苛的环境(运输过程、存放、工作中、气候等因素),都在考验着汽车电子产品的可靠性。
 
  汽车传感器作为汽车电子产品中最典型代表在应用时要和发动机以及整个调校系统进行匹配试验,但国内在这个环节上的配套环境不成熟,现有的系统和设备严重落后。这就导致企业无法真正了解产品后续的匹配性和可靠性以及所需的改进方案,又直接影响了下游企业对使用国产传感器的信心。
 
  结语:
 
  面对如此现状,我国汽车传感器产业若想实现弯道超车,目前必须要加强汽车传感器核心技术攻关,这样方可有所作为。

全部评论

上一篇:2021点型可燃气体探测器产品质量市级监督抽查情况公告

下一篇: 浅谈我国工控安全的现状及影响

相关新闻
热门视频
相关产品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