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碧水蓝天白云背后的力量—卫星遥感加码污染防治

2020/10/9 11:20:12    20830
来源:环保在线
摘要:2020年9月27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环境减灾二号01组A、B星。
  【仪表网 仪表产业】2020年9月27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环境减灾二号01组A、B星。据了解,此次发射的卫星是由生态环境部与应急管理部共同牵头研制建设的光学对地遥感卫星。
 
  有什么作用呢?环境减灾二号01组A、B星发射成功后可实现同轨组网观测,可以为我国科学治污、精准治污提供技术支撑。资料显示,该卫星可针对秸秆焚烧和沙尘污染进行遥感动态监测,实现大气环境污染的遥感精细化监测应用;在水环境监测方面,可对叶绿素a、悬浮物等水质参数,溢油、赤潮等近海环境事件,核电厂、火电厂温排水等水体热污染开展动态监测。
 
  至此,我国环境保护卫星家族又添了新成员。
 
  上文中提到的刚发射的卫星,还有一个同名的前辈——环境减灾一号A、B卫星,是我国专门用于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的遥感卫星。到2016年,环境减灾一号A、B卫星已成功发射并在轨运行8周年。
 
  相关负责人表示,环境减灾一号卫星已经向国家和地方环境监测、环境督察、环境应急、核安全监管、环境科研等100余个部门提供了数据,基本解决了我国对重大环境污染的大范围、动态监测。
 
  在2013年4月26日高分一号卫星发射,綦江通过多光谱与高时间分辨率结合的光学遥感技术、高精度高稳定度姿态控制技术、高分辨率数据处理与应用等关键技术为监测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空气污染、土地利用等项目提供帮助。
 
  以此为起点,我国计划将发射7颗高分系列卫星,它们将让我国获得全天候、全天时、覆盖的对地观测能力。据悉,截止到2020年8月20日,高分七号卫星也正式投入使用。
 
  除此之外,在支持环境保护上,还有海洋一号C/D卫星、中法海洋卫星等型号的卫星。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卫星遥感等新技术也成为了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等工作名副其实的“天眼”和“后盾”。
 
  在第二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中,卫星遥感设备“先行一步”。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5月,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在已开展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中,累计发现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疑似问题线索94万多条,为各现场督察组提供了更精准的指向。
 
  随着污染防治难度的升级,我国卫星遥感需求增加。2020年3月初,卫星环境应用中心曾推出两个招标项目,预算额同为90万元,其核心都是“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遥感解译”,随后又发布了20多个项目,预算额合计1000多万元。
 
  综上来看,要下好水、土、大气这一盘污染治理“大棋”,背后支持力量远比我们想象中要强大得多。
 

全部评论

上一篇:防蓝光眼镜保护双眼 常见蓝光检测靠谱吗?

下一篇:网络安全需求爆发,千亿产业人才匮乏

相关新闻
热门视频
相关产品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