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技术水下观测学术会议召开
- 2015/11/23 17:01:26 5650
- 来源:浙江大学海洋学院
企业代表中天科技集团的郭朝阳博士介绍了中天自主研发的海底光电复合缆、海缆接头盒、波浪能用动态缆等产品,与国内外同行比较,已是行业的。然后展示了其海底光电复合缆等产品在东海海底观测系统小衢山观测站、863计划“海底长期观察网络试验节点关键技术”、三亚海底观测示范网、浙江大学摘箬山岛海底观测网等项目上的示范应用。可以说通过多年的研究,中天集团已从海底光电复合缆单一产品走向能够提供海底光电传输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的发展道路。
中国海洋大学陈朝晖副教授先科普了大洋西边界流、小尺度混合流及深海大洋如何调制变暖。在下一步的研究中要加强对西边界流长期和系统观测,发展小尺度物理海洋过程观测技术,拓展至2000m以下的深海观测,并提出在海洋科学问题上的研究需要更加有力的观测方法和技术。
海洋二所的周建平副研究员介绍了海中脊地球物理特征,形象地将其形容为年轻好动的新生婴儿,并介绍了所属研究所的相关研究工作及科考实验。后结合海底观测网平台,以MERMAID计划为例,该计划只能解决一、二级活动的大尺度问题,而对于三级的热液活动问题却束手无策。这是能源、通讯、维护、数据传输与共享上的技术难题,相信这也是海底观测网未来发展着重研究的方向。
来自国家海洋技术中心的李彦副主任从天津港“8.12”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出发,提出传统水质检测对突发性水质风险的预警响应度低等缺点,对海底观测网业务化示范项目PLUME建设进展进行了汇报。其未来目标是能对目标海域水质的全程监控,对突发性水质风险的准确预警。后列出了在项目过程中的一些难题,并向与会人员发出合作的邀请。
杨灿军教授介绍了浙江大学海底试验系统的研究进展,完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海底观测网络能量与信息传输、接驳与监控的核心技术装备及相关技术标准,能够为我国南海、东海等海域海底观测网络建设提供具有先进水平的关键技术支撑。
徐敬副教授对浙江大学ZERO观测系统中岸基站、主干缆、接驳盒、SIIM等各个模块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以对ZERO对海底实时观测的数据分析为例阐述了科学与技术的融合,技术与科学相辅相成,创新技术的产生,将会产生新的科学发现、创新成果。
会上,六位汇报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讨论了水下观测面临的重要问题,已取得的经验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海底试验系统是一个实时在线连续观测系统,具有其他观测方式没有的优势、是未来海洋观测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未来能够建设完善好这个平台。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