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物联网项目进入收尾
- 2014/12/12 16:46:36 7204
- 来源:仪表网
本次会议主要是对“农村物联网综合信息服务工程”项目下的“农村物联网信息资源可视化服务技术及产品研发”和“低成本体验式农村信息服务关键技术与终端研发”两个课题执行情况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行督导检查。会上,两位课题主持人分别首先对课题的研究任务完成情况、阶段性成果和工作亮点、经费执行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汇报,并对各自课题研究形成的成果进行了现场演示。
据了解,“农村物联网信息资源可视化服务技术及产品研发”课题是根据农业企业和合作社在生产、管理、物流、营销等关键环节对可视化信息资源和服务的实际需求,集成研发共性关键技术,实现农村物联网信息资源的可视化表达、情景仿真计算、地理信息服务、虚拟互动展示和云服务计算,为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营销和农村科技推广等提供可视化的信息资源、软件工具和先进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农村物联网的应用。
此外,由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研发的植物3D数字化技术及葡萄等三维建模交互设计软件等成果已经成功应用到不久前结束的2014世界葡萄大会、2014世界种子大会和2014全国科技周暨北京科技周主场活动之中,成果得到了组委会的充分肯定;由中国农业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完成的体感交互式视频播放系统和农村智能信息服务平台已经在湖南省和湖北省的农民工技能培训中得到实际应用,培训效果良好。
“农村物联网综合信息服务工程”项目是科技部农业领域首批项目专员制试点的五个项目之一。该项目于2012年立项,下设8个课题,预计2014年底结题验收。目前项目执行情况良好,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已经应用到支撑农业发展的实践当中,并对我国未来农业物联网的广泛应用起到了很好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所谓农业物联网,即在大棚控制系统中,运用物联网系统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PH值传感器、光传感器、CO2传感器等设备,检测环境中的温度、相对湿度、PH值、光照强度、土壤养分、CO2浓度等物理量参数,通过各种仪器仪表实时显示或作为自动控制的参变量参与到自动控制中,保证农作物有一个良好的、适宜的生长环境。远程控制的实现使技术人员在办公室就能对多个大棚的环境进行监测控制。采用无线网络来测量获得作物生长的佳条件,可以为温室调控提供科学依据,达到增产、改善品质、调节生长周期、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针对现今农产品中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利用RFID技术、二维条码技术、组件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和无线及有线网络信息传递技术,通过标识编码、标识佩戴、信息录入与传输、数据汇总、分析和查询等,实现各环节一体化全程监控和预测,从而能够对农产品安全事件进行快速、准确地溯源和处理。
农业物联网技术和产业的发展迅速,已成为新一轮我国农业产业革命的重要发展方向。有观点认为,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和产品的发展大约需要10年时间,预计农业物联网的成熟应用将在2020年左右。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