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农残检测装置样机通过检测
- 2014/11/20 10:31:47 6420
- 来源:仪表网
据了解,自农业部与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大残留限量》(GB2763-2014)于8月1日起正式实施以来,这一新版标准“规定了387种农药在284种(类)食品中的3650项限量指标,较现行标准增加了65种农药、43种(类)食品、1357项限量指标”,被认为“基本覆盖了农业生产常用农药品种和公众经常消费的食品种类”。有着“史上严农药残留国家标准”之称的《食品中农药大残留限量》(GB2763-2014)新版标准只是食品安全法实施以来,国家卫计委公布的400余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涉及数千项安全指标)中的标准之一。
与严格的标准执行所需的匹配就是,食品安全的快速检测技术,以及对于物种鉴定等的新型检测技术的需求——在传统的食品安全检测流程中,一般需要现场取样、待测物预处理、仪器检测、数据处理等诸多的步骤(后续几个步骤往往在实验室内进行),因而检测过程繁琐、分析时间长,往往无法满足现场快速执法的需要。也就是说,大部分的检测由食品安全监督人员采集样品、由专业技术人员在实验室内利用精密仪器根据食品的相关安全指标进行检验来进行(尽管目前也有快速检测车的开发,但价格昂贵,无法在食品监管部门大面积推广——对于超市、农贸市场、餐饮企业等,更是如此)。
以食品甲胺磷农药残留为例,目前的检测方法有气相色谱法(GC)、液相色谱法(HPLC)、分光亮度计、化学发光法、酶抑制法、毛细管电泳技术(CE)等,但是这些方法都存在仪器设备复杂、样本前处理和测定操作繁琐的局限。而且,这些检测设备成本高、检测费用高,对检测人员的要求也高,不适合大量样本筛检,因而无法在基层的食品检测部门中大规模应用,更不用说是在超市、农贸市场、餐饮企业,抑或是消费者中应用。
究其原因,现有的食品安全检测仪器往往结构复杂,携带不方便。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李淼研究员带领的课题组研究人员在有机磷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及装置研发方面取得阶段性进展,开发的相关仪器通过了安徽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的专业检测,检测精度达到《食品中农药大残留限量》(GB2763-2014)的要求,各项指标均满足现场快速检测的需求。
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课题组研究人员在国家“863”项目“农田生境感知关键技术研究”的支持下,开展了在衡量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方面大量的研究工作。研究人员通过单光源多通路方法降低了光源功率波动的干扰,并引入嵌入式系统与网络通信模块,开发了小型化、快速农残检测装置样机。实验表明,该装置操作简便、重复性好、抗干扰能力强、检测数据实现云存储,实现了农产品现场快速检测,未来有望进行产业化应用与推广。
此外,该课题组在农药残留检测基础技术研究方面也进行了大量探索,旨在通过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光纤调制、先进纳米材料制备、微弱信号处理等技术,构建新型便携式农残拉曼光谱检测系统,实现超痕量农残的定性、定量检测。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