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不渝推进机构整合
- 2014/5/8 15:46:55 5096
- 来源:国家质检总局
武津生
成绩难掩矛盾和问题
检验检测认证是高技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质量安全、促进产业发展、支撑自主创新、维护群众利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通过国家质检中心和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规划建设和基层能力建设,质检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体实力显著提高,为整合改革做了必要准备,打下了基础。目前,全国质监系统共有各级技术机构3625个,比质检总局成立之初的2001年增长74%;人员119884人,比2001年增长80%;总资产362亿余元,比2001年增长365%;其中仪器设备值达165亿余元,比2001年增长479%;实验室面积653万余平方米,比2001年增长652%。
虽然取得了成绩,但质检系统检验检测机构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一是风险意识不强,二是检测体系不健全,三是综合能力不强,四是竞争能力不够,五是创新动力不足。
“我们的机构从来不做成本效益分析,不考虑折旧,不计算投入产出,设备片面求新求精。前不久,浙江阿里巴巴公开招标对其电商产品进行委托检验,只有外资、民营检测机构中标,质检检验检测机构无一中标,主要是检测时限、检测价格无竞争优势。”时限要求的是检验机构的规模,价格联系的是成本,没有规模,成本过高,自然就没有竞争力,武津生对此忧心忡忡。
改革需要决心和勇气
纵观,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配备完善的检验检测认证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通过两类机构、三种途径提供检验检测服务,检验检测机构发展出现三个趋势。
两类机构,包括公益性政府检验检测机构和经营性社会检验检测机构。三种途径,包括政府部门建立政府实验室,维护和发展测量技术设施,满足政府监管和国计民生检测的需要;政府购买社会检验检测机构的服务,满足公益性公共检测服务;政府认可社会检验检测机构的市场行为。三个趋势,一是检测机构规模化。二是检测业务市场化。三是检测标准化。
长期以来,我们更多地习惯于把检验检测作为一种“事业”,作为执法的支撑。从基层的情况看,质检系统的机构一般都不愿意走出“事业”的围墙,从根本上还没有把对检验检测的认识从事业发展模式转变为产业发展模式。按照以上总结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我国检验检测体制必须改革,但在这种改革中,我们的同志也有担心:推进以市场化为目标的改革是不是自己砸了自己的饭碗,断了自己的后路?
“我认为要勇于突破这种‘利益藩篱’,更应以大局观来认识这个问题,应该看到改革是大势所趋,晚改不如早改,要有壮士断腕的精神和气魄。如同当年我国加入WTO,虽然有要适应规则的阵痛,但后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果。对检验检测机构来讲,只要我们坚定了改革的信心,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案推动改革,必将迎来光明前景。”武津生说。
思路清晰绘就新蓝图
面对复杂的情况和问题,我们不仅有改革的勇气和决心,更把整合看作一种机遇,提出了清晰的思路和有力的措施。
按照改革思路,对能够市场化的机构,按照“专业化、集团化、市场化、化”发展路径促进检验检测机构发展。一要推进专业化提升。主要解决“做专做精”问题。提升检验检测、科研创新、标准研制和综合服务四种核心能力,做专做精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促进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由提供单一检测认证服务向提供面向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的分析、测试、检验等综合服务发展。二要推进集团化整合。主要解决做强做大问题。整合业务相同或相近检验检测机构检测资源,通过集团化整合方式做强做大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引导各类检验检测机构集聚发展,推动检验检测产业规模化发展。三要推进市场化运营。主要解决“体制机制”问题。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提升市场竞争能力,提高检测市场占有份额。四要推进化发展。主要解决“发展方向”问题。同时,扩大检测领域对外开放,提高检验检测市场占有率,参与标准制修订,推动检测能力互认,深化检测科技合作,努力开拓检测市场。
根据需要保留的部分政府实验室,我们认为应以保证完成为政府政策法规出台提供技术支撑、为社会化检测机构监管提供技术支持、为重大国计民生项目提供技术服务、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为主要任务。
采访结束时,武津生说:“我们要认真领会改革的精神实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和全局的关系。按照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的政府职责,做好政府部门的工作。结合实际,主动、大胆、稳步推进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改革,为加快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发展,进而为推动国家质量提升、产业提档升级作出贡献。”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