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从技校生到仪表技师的创新路

2014/4/24 13:41:07    21872
来源:江苏工会网
摘要:一名普通的试油测试仪表工,一跃成为企业技师、全国技术能手、中石化技能大师,一举夺得第四届全国职工技术创新成果的一等奖……今年48岁的田明,从江苏油田井下作业处一名工人成长为全国闻名的创新明星。

田明正在利用便携式样品检测装置对所取样品进行检测分析
 
  一名普通的试油测试仪表工,一跃成为企业技师、全国技术能手、中石化技能大师,一举夺得第四届全国职工技术创新成果的一等奖……今年48岁的田明,从江苏油田井下作业处一名工人成长为全国闻名的创新明星。
  
  4月23日下午,中央宣传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在中国网络电视台,向全社会公开发布10位“美职工”的先进事迹。田明是江苏省以及中国石化入选的“美职工”。
  
  论身份,田明只是油田众多工种中技术单一、从事人数较少的一线员工;论学识,只有初中技校水平。可他,平均以每年完成3项成果的速度,29年来立足岗位技改创新,先后完成技术创新和革新92项,其中获奖成果43项,在刊物独立发表论文28篇,获国家22项,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普通井下作业工人田明成长成才的背后,是一串串令人深思的故事。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成功的是田明?他走的是一条怎样的创新之路?田明这样的创新型职工,为什么会出在江苏油田?让我们走进油田、走近田明,去寻找那一个个答案吧。
  
  “有梦想才会有奇迹,只有将个人追求融入企业科学发展的大实践,才能开启梦想之门。”——田明。
  
  田明的梦想很简单,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大家干活轻松一点、速度快一点、更安全一点。
  
  “石油勘探开发是个高科技高风险行业,干得不好,不仅地下油藏不能发现,还会给企业带来成百上千万的损失,每个人都肩负着责任。我们要会干活,更要巧干活,做创新型石油工人。”
  
  试油是石油勘探开发重要环节之一,是认识油藏的“临门一脚”,主要通过射孔、测试、抽汲、高压取样等环节求得油藏压力、温度、产量等多种参数,是发现、评价油气藏直接的技术手段。换一个形象的说法,就是给油气藏做“B超”,以判断油气藏是否有开采的价值。
  
  针对试油环节的行业难题,田明持续多年进行攻关,他完成的《试油测试工艺配套工具的研制与应用》,使试油资料准确率由92.5%提升到99%,获得国家8项,为油田的勘探开发提供了的试油测试资料,推动了油田试油测试工艺技术的进步。
  
  而这一成果,其实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压力计过载保护、稠油井取样等国内技术,贯穿了田明近30年的发明创造。
  
  用“土装置”检测“洋设备”,艰苦而甜蜜的“次”在心里埋下创新的种子
  
  地层测试技术使用的200JC型计时器是一种大扭矩时钟,需要定期对其进行维护、保养、检测和鉴定。油田没有独立的检测设备,保养后还存在走时误差,时快时慢,很不稳定。1989年夏天,走上工作岗位才4年的仪表工田明向单位提出:自己制作一种加载检测装置。
  
  能出成果吗?一个技校生搞什么创新!消息传出,有些人持怀疑态度。
  
  为了尽早研制出检测设备,田明在测试工房里顶着近40℃的高温、忍受蚊虫的叮咬,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一干就是三个多月,测量了上千条输出扭矩试验数据,终独立完成了人生的个创新成果———时钟扭矩模拟检测装置,一次能检测10支200JC时钟。
  
  这个被大家称为“土装置”也能检测“洋设备”的小创造,不仅提高了时钟质量和测试资料的准确率,每年节约费用20多万元,更重要的是让田明开始看见另外一个世界,在心里埋下了一粒发芽的种子:“这是我人生的次创新,虽然很辛苦,但是很甜蜜,它开启了我的梦想之门。”
  
  从那以后,凡是工作中遇到不方便的地方,他都琢磨琢磨、捣鼓捣鼓,并将成功的经验、失败的原因一一记录下来,慢慢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和心得体会。
  
  1992年,油田为了气层测试,引进了美国GRCEPG—520高精度电子压力计,根据技术要求,该压力计每年都要进行标定。当时,从国外购买一台标定设备要花费200多万元人民币。
  
  “要花那么多钱,时间上也等不起,能不能用德国劳依特校表仪进行技术改进,来检测电子压力计?”田明的想法,引起了测试队领导的重视,成立了课题组,从人力、物力、时间上给予极大的支持。
  
  在10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和同事画草图、做方案,到大港、华北、江汉油田取经。经过几十次的失败后,刻苦的攻关赢得了回报,“GRCEPG—520高精度电子压力计的标定”获得油田科技进步三等奖。
  
  用于调试测试工具延时性能的拉拔机,调试时固定横梁要经常在主梁上前后移动。横梁是由上、下钢板和连杆焊接而成,重约500kg,因横梁钢板与主体支架之间的间隙不足10mm,在主梁上只能靠4个工人用撬杠一点一点撬动,非常不便。
  
  田明和工友们设计了一种导轮,焊接在固定横梁的4个角,把横梁抬高悬空5mm,将以往横梁的撬动改为导轮的滚动,现在一个人就可以轻松完成调试任务。
  
  在地层测试队工作期间,田明干好本职工作之余,主动承担探井高压物性取样工作,一干就是23年,并研制了系列高压取样配套工具,使稠油高压取样一次成功率由46.6%提升到92.2%。
  
  生产中不方便的地方都是他创新的动力,新疆工作5年完成16项成果
  
  大漠瀚海,黄沙荡荡,时间之轮定格在2006年12月。
  
  Y3井,是中石化在新疆戈壁中的一口重点探井,井深5875米,地层压力系数1.86。该井在进行井下大修施工中,需要进行深度震击倒扣打捞,但国产超级液压震击器无能为力,租借进口工具使用1次就需10多万元。
  
  此时已是第四次进疆的田明,担任作业现场设备大班,主动请缨对国产震击器进行技术改进。
  
  沙漠深处,气温零下30多度,寒风刺骨,人在这样的环境下,不一会儿眼泪、鼻涕就会肆意奔流,随即被冻成冰碴。
  
  为了查找原因,田明徒手将冰冷的零部件一一仔细清洗检测,手指头冻的跟胡萝卜似的;为了查证一个数据,往往冒着刺骨的寒风,在300多米的营地和井场间来回奔波;因误饭时,送到井场的饭菜常常是掺着沙粒,吃一半凉一半。
  
  经过6天的不懈努力,震击器成功改进,震击深度从4000米井深提升到6000米,性能媲美国外同类产品,达到了先进水平,而改进成本只花了1000多元。
  
  新疆5年里,田明在恶劣艰苦的环境下,面对高压、超深井的挑战,完成了16项革新成果,成了大家眼里的“发明家”。
  
  “田大师把我们那只已踏上回程的脚拉了回来!”田明的徒弟朱贵山对在新疆施工的那段经历记忆犹新:在Z3井,由于封隔器密封性能不好,连续两次座封失败。当时全国很多油田都在那里闯市场,有个单位在同一类的井上失败了3次,被甲方清出市场,三年之内不准进入。“我们已失败了两次,站在悬崖边背水一战。田大师连续三天盯在井场研究,将相关密封件改进加工成高强度的密封皮碗,顺利完成了施工。”
  
  陈广超是油田井下作业处HSE总监,曾经在Y3井现场见证了田明对国产震击器的技术改进。他说,田明与一般工人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他“干活后善于思考总结”。
  
  2006年Y3井施工期间,管柱堵塞,只能重新下一个测试工具,还要下封隔器。在保养时,陈广超发现封隔器拆装的效率不高,还存在隐患,就随口说能不能制作一种既省时、又省力、还安全的简易拆装工具。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田明反复琢磨,研制了P-T封隔器保养小工装,过去几个人干的活,现在一个人就可以轻松地完成了。后来这口井大修时,他针对800型泥浆泵,用封隔器胶皮多次试验改制的密封皮碗(隔膜),不仅好用,寿命还是国产的3倍。
  
  “生产和生活中,不方便的地方都是他创新的地方。”田明的同事说,他的创新活动都是围绕解决生产难题展开的。
  
  从新疆回来别人大都会带许多土特产,可田明却背回一个“铁疙瘩”。为了解决高压深井氮气增压泵充氮压力低的问题,他休假期间,不分白天黑夜泡在工房。一次,妻子深夜醒来,发现田明不见了,手机也搁在隔壁小卧室,直至天明才回家。妻子心中不安,便找姐姐拿主意。与田明同一单位的“连襟”听后大笑:“他在工房倒腾氮气泵呢!”
  
  油田为一线操作工人成立劳模工作室,田明创新从此进入快车道
  
  2009年,田明迎来了自己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的“小发明”——压力计过载保护器,在中石化届技能创新成果评选活动中获得一等奖,被油田破格晋升为技师。
  
  射孔测试联作,是各油田在试油中广泛使用的工艺。但射孔瞬间产生的异常高压,容易使录取资料的压力计因压力过载而损坏。2007年,油田联作测试37井次,使用压力计148支,损坏23支,维修费用高达50万元。而一旦压力计损坏,不仅取不到地层资料,还会导致测试返工,延误工期。
  
  针对这一行业难题,田明在岗位上连续4年查资料做试验,经常加班加点到深夜,终于利用单流阀原理和射孔瞬间冲击压力传递的特性,成功研制出压力计过载保护器——射孔时能瞬间关闭传压通道,保护压力计,然后再自动打开通道保证资料采集。
  
  压力计过载保护器投入使用的2008年,压力计损坏率由16.6%降为0,资料全准率为100%,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中石化的专家们表示:这是试油领域射孔测试联作工艺的重大改进!
  
  2010年,田明研制的《试油测试工艺配套工具》被评选为江苏省职工创新成果奖,省总工会授予其省五一劳动奖章。当年7月6日,油田以操作层面工人劳模命名的工作室———“田明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挂牌。从此,田明的创新之路越走越宽,进入了快车道。
  
  工作室成立近4年来,成员已由初的4人发展壮大到22人。他们紧盯生产难题,将攻关方向由试油测试技术逐步向修井施工、设备改造等领域延伸,先后完成技术革新50余项。2011年1月,时任中石化副总经理李春光在田明的论文集上题字:实践出真知,创新无止境,愿在高起点上更进一步。
  
  油田地处南水北调的东线源头,环保工作异常重要。为解决油井抽汲过程中手动液压防喷盒起压慢、易污染的难题,2011年,田明和他的团队研制出“气动抽汲防喷盒”,该装置能快速密封井口,实现了清洁生产,获得国家实用新型。
  
  2012年,田明调入新成立的连续油管作业队。面对新设备、新技术带来的新挑战,他在掌握设备结构原理的基础上,坚持改进创新。连续油管设备配备的两套进口刀具,下井后无法使用。针对这个问题,田明和工作室成员进行了一年多的技术研究,终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式连续油管切割工具,并在Y25-11井使用,成功切割被卡管柱。目前,他正在和工作室成员开展《连续油管水平井测井》、《连续油管修井》等有关配套工艺技术的研究。
  
  “你这样整天围着机器设备转,累不累啊?”有人问田明。
  
  “我只是干了自己喜欢的事!”田明的回答简单而又朴实。

全部评论

上一篇:浙江计量院公开招聘光学仪器研究员

下一篇:江苏阀门工业协会技术专家委员会成立

相关新闻
热门视频
相关产品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