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疆扩土划梯队 智慧城市新秩序
- 2013/8/26 15:25:52 16344
- 来源:国脉物联网
摘要:智慧城市刚兴,有关企业已纷纷开始开疆扩土,形成不同的发展梯队。梯队发力猛,第二梯队有实力,第三梯队细化分。
导读:智慧城市刚兴,有关企业已纷纷开始开疆扩土,形成不同的发展梯队。梯队发力猛,第二梯队有实力,第三梯队细化分。
仅仅是过了三年,中国智慧城市有关企业就已经开始布局自己的疆土,并形成了不同的发展梯队局面。梯队被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锁定,三大运营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资源优势已经与其他企业。第二梯队名单包括神州数码、华为、中兴通信,这些公司多是IT服务提供商、设备提供商,它们技术团队强大、资金储备丰富。浙大网新、中海达、数字政通、紫光股份、万达信息、达实智能、银江股份则位列第三梯队,这些公司处于智慧城市细分领域。
促使这一波“新局势”形成的原因,正是这两年智慧城市发展的大行其道,在政策与外企资金流的刺激下,国内企业纷纷跃跃欲试,浪里淘金。
“纯正血统”发力猛
在智慧城市上市企业的名单里,三大运营商一直以“血统纯正”自居,这也是由三大运营商所处的垄断地位决定的。几乎是在国家宣布智慧城市建设计划的同时,电信、联通和移动三家运营商就开始了对蛋糕的争夺,三家在各自传统势力范围内巩固智慧城市建设成果的同时也不忘觊觎对方领地的猎物,同时,三家也在相互默契的排挤任何第四个竞争者进入智慧城市建设领域。
三大运营商目前都在这一领域完成布局。中移动战略发布早,名为“无线城市”,中国电信的方案则称为“光网城市”,无论是“智慧城市”、“无线城市”还是“光网城市”,虽然名称不同,但是理念一致,都是利用运营商的多种网络覆盖,为政府管理、企业运营、城市百姓生活等方面提供服务。
另外,据相关数据,截至2012年,中电信已先后与25个省和150多个城市签订智慧城市的战略合作协议,为20多个行业提供了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中国移动在321个城市的无线门户已上线;中国联通已与180多个城市签署了智慧城市方面的合作项目。除此之外,三大运营商下属的各分公司也与地方政府、社区等开展了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等方面的合作,且力度在不断加大。
智慧城市要真正成为现实,前期的基础网络、平台建设是必可不少的阶段。目前,运营商正根据与各地方政府签定的相关合作协议,大力开展前期的基础建设,这是运营商切入智慧城市的必要条件。
但不得不提的是,自智慧城市被提出以来,似乎整个市场都是由运营商唱主角,而三方分别有各自的规划与战略方向,这也导致了"划分势力"的局面,这不仅使得三方内部竞争激烈,也增强了其他企业发展的难度系数。
但对于运营商垄断智慧城市建设商机的担忧,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并不这么认为,他表示智慧城市的建设分为前期基础设施建设、中期数据处理设施建设和后期的服务平台建设,相关的建设涉及电信设备制造企业、系统集成企业、数据采集分析企业、电信运营商和数据服务企业,对整个产业链将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相关的产业机会,并不会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完成而结束,中后期,以数据采集、处理、分析为主的数据服务公司,将会成为智慧城市产业链中的新主角。
混血阵营,新势力
“混血阵营”是指借助自身业务开拓智慧城市领域的相关企业,这些企业不仅在自身领域已经有所建树,并有实力进行开疆拓土。
以神州数码、华为为代表的这些企业原始身份是IT领域的服务提供商或是设备商,如今借用智慧城市,欲转型做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提供商。
2009年,神州数码启动了“智慧城市”战略,之后神州数码在40多个城市展开进攻,终签下了20多个城市。2013年26日晚间,神州数码在港交所公布了第三财季的公告,数据显示,第三财季净利润4.3亿港元,同比增长11.6%,营收192.6亿港元。神州数码管理层在公告中表示,公司业绩不断增长,得益于智慧城市领域的专注。
此外,以浙大网新、中海达、数字政通、紫光股份、万达信息、达实智能、银江股份为代表的企业则在政策利好的前提下,马不停蹄的开展并购项目。
2012年5月,万达信息成功收购西藏华波美后,已经成功拓展了当地数字电视、电子政务、农牧民安居工程三大领域业务。仅2013年上半年,就成功获得了3600万元的订单。2013年1月,中海达使用超募资金5759.82万元和经评估后价值2540.18万元的自有房产共8300万元,收购广州都市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部分股权并对其增资。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持有都市圈58.68%的股权。
这些企业大多瞄准的是智慧城市领域的细分行业并希望依托智慧城市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智慧安防、智慧交通、地理信息、云平台、大数据是主要发展领域。
由此看出,以上这些企业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商业模式上并无新意,“转型”或是“开拓业务”主要是他们的目的,这种模式的简单或将对产业影响甚微,对新模式的忽视,导致在日后的竞争中丧失优势。
未知的行业新秩序
正如同业界对智慧城市的商业模式仍在激烈讨论一样,依靠这一波浪潮崛起的公司前景如何?
相比较资本市场对这些新势力公司的追逐,这些公司崛起并不是“值得骄傲的”。在智慧城市驱动之下,市场的角逐下,利益被放大,无论什么企业都有些急不可待。
互联网评论家谢文说过,“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未来有潜力”。而智慧城市相关的企业亦是如此,只有一定的技术能力,综合能力均衡,可以根据市场变化不断调整策略和产品,才有望长期站在浪潮之巅。
这个时代正在由“丛林法则”向“天空法则”过渡,虽然目前智慧城市市场还是由IT分销和设备厂商的遗老遗少所控盘,但我们不愿意相信这个领域将来会产生寡头,我们相信这个所有的玩法都在变的时代,它们目前正引以为豪的生意所带来的诱惑正在腐蚀它们未来的生存空间,那些应该属于创客的生存空间。
仅仅是过了三年,中国智慧城市有关企业就已经开始布局自己的疆土,并形成了不同的发展梯队局面。梯队被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锁定,三大运营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资源优势已经与其他企业。第二梯队名单包括神州数码、华为、中兴通信,这些公司多是IT服务提供商、设备提供商,它们技术团队强大、资金储备丰富。浙大网新、中海达、数字政通、紫光股份、万达信息、达实智能、银江股份则位列第三梯队,这些公司处于智慧城市细分领域。
促使这一波“新局势”形成的原因,正是这两年智慧城市发展的大行其道,在政策与外企资金流的刺激下,国内企业纷纷跃跃欲试,浪里淘金。
“纯正血统”发力猛
在智慧城市上市企业的名单里,三大运营商一直以“血统纯正”自居,这也是由三大运营商所处的垄断地位决定的。几乎是在国家宣布智慧城市建设计划的同时,电信、联通和移动三家运营商就开始了对蛋糕的争夺,三家在各自传统势力范围内巩固智慧城市建设成果的同时也不忘觊觎对方领地的猎物,同时,三家也在相互默契的排挤任何第四个竞争者进入智慧城市建设领域。
三大运营商目前都在这一领域完成布局。中移动战略发布早,名为“无线城市”,中国电信的方案则称为“光网城市”,无论是“智慧城市”、“无线城市”还是“光网城市”,虽然名称不同,但是理念一致,都是利用运营商的多种网络覆盖,为政府管理、企业运营、城市百姓生活等方面提供服务。
另外,据相关数据,截至2012年,中电信已先后与25个省和150多个城市签订智慧城市的战略合作协议,为20多个行业提供了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中国移动在321个城市的无线门户已上线;中国联通已与180多个城市签署了智慧城市方面的合作项目。除此之外,三大运营商下属的各分公司也与地方政府、社区等开展了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等方面的合作,且力度在不断加大。
智慧城市要真正成为现实,前期的基础网络、平台建设是必可不少的阶段。目前,运营商正根据与各地方政府签定的相关合作协议,大力开展前期的基础建设,这是运营商切入智慧城市的必要条件。
但不得不提的是,自智慧城市被提出以来,似乎整个市场都是由运营商唱主角,而三方分别有各自的规划与战略方向,这也导致了"划分势力"的局面,这不仅使得三方内部竞争激烈,也增强了其他企业发展的难度系数。
但对于运营商垄断智慧城市建设商机的担忧,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并不这么认为,他表示智慧城市的建设分为前期基础设施建设、中期数据处理设施建设和后期的服务平台建设,相关的建设涉及电信设备制造企业、系统集成企业、数据采集分析企业、电信运营商和数据服务企业,对整个产业链将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相关的产业机会,并不会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完成而结束,中后期,以数据采集、处理、分析为主的数据服务公司,将会成为智慧城市产业链中的新主角。
混血阵营,新势力
“混血阵营”是指借助自身业务开拓智慧城市领域的相关企业,这些企业不仅在自身领域已经有所建树,并有实力进行开疆拓土。
以神州数码、华为为代表的这些企业原始身份是IT领域的服务提供商或是设备商,如今借用智慧城市,欲转型做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提供商。
2009年,神州数码启动了“智慧城市”战略,之后神州数码在40多个城市展开进攻,终签下了20多个城市。2013年26日晚间,神州数码在港交所公布了第三财季的公告,数据显示,第三财季净利润4.3亿港元,同比增长11.6%,营收192.6亿港元。神州数码管理层在公告中表示,公司业绩不断增长,得益于智慧城市领域的专注。
此外,以浙大网新、中海达、数字政通、紫光股份、万达信息、达实智能、银江股份为代表的企业则在政策利好的前提下,马不停蹄的开展并购项目。
2012年5月,万达信息成功收购西藏华波美后,已经成功拓展了当地数字电视、电子政务、农牧民安居工程三大领域业务。仅2013年上半年,就成功获得了3600万元的订单。2013年1月,中海达使用超募资金5759.82万元和经评估后价值2540.18万元的自有房产共8300万元,收购广州都市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部分股权并对其增资。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持有都市圈58.68%的股权。
这些企业大多瞄准的是智慧城市领域的细分行业并希望依托智慧城市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智慧安防、智慧交通、地理信息、云平台、大数据是主要发展领域。
由此看出,以上这些企业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商业模式上并无新意,“转型”或是“开拓业务”主要是他们的目的,这种模式的简单或将对产业影响甚微,对新模式的忽视,导致在日后的竞争中丧失优势。
未知的行业新秩序
正如同业界对智慧城市的商业模式仍在激烈讨论一样,依靠这一波浪潮崛起的公司前景如何?
相比较资本市场对这些新势力公司的追逐,这些公司崛起并不是“值得骄傲的”。在智慧城市驱动之下,市场的角逐下,利益被放大,无论什么企业都有些急不可待。
互联网评论家谢文说过,“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未来有潜力”。而智慧城市相关的企业亦是如此,只有一定的技术能力,综合能力均衡,可以根据市场变化不断调整策略和产品,才有望长期站在浪潮之巅。
这个时代正在由“丛林法则”向“天空法则”过渡,虽然目前智慧城市市场还是由IT分销和设备厂商的遗老遗少所控盘,但我们不愿意相信这个领域将来会产生寡头,我们相信这个所有的玩法都在变的时代,它们目前正引以为豪的生意所带来的诱惑正在腐蚀它们未来的生存空间,那些应该属于创客的生存空间。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