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双雄”把持终端下的垄断拷问
- 2012/10/18 15:01:12 21847
- 来源:财讯网
摘要: 对于封闭的中国成品油市场来说,油荒和涨价一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尽管其中原因纷繁复杂,但有两点缺失是决定性的,石油寡头们垄断成品油产业链,及民营加油站“话语权”的缺失、地位日益被边缘化。
对于封闭的中国成品油市场来说,油荒和涨价一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尽管其中原因纷繁复杂,但有两点缺失是决定性的,石油寡头们垄断成品油产业链,及民营加油站“话语权”的缺失、地位日益被边缘化。
日前,有国内媒体引述信息部消息指出,目前中国民营加油站数量正呈现衰减状态。统计显示,全国民营石油批发企业由1998年的3340多家锐减到了目前的2351家。而与此同时,“两桶油”旗下的加油站总数是民营加油站的14倍之多。“中石化”达到18377家,“中石油”也达到了14886家。
究其原因,民营加油站数量的急剧下降并非是因为其自身经营问题,而是因为受到了“两桶油”垄断性的挤压。尤其是近年民营加油站及批发商经常出现成品油进货难及成品油“断供”问题,去年大面积的全国性断油,曾一度导致各地出现大范围的“油荒”,并已影响到了各地的民生和正常的经济秩序。
而受到盘剥的民营加油站虽然会打出些折扣,但终也难逃陷入恶性循环、大量被收编的命运。因为他们的处境异常尴尬,完全不具备与央企叫板的实力。他们没有炼化权、开采权和进口权,其销售的成品油不得不由“两桶油”来供应。
但是,此前的国内成品油市场并非如今日这般景象。从1992年起到1998年,我国石油市场一直是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国内存在数量庞大的炼油厂和加油站,彼此充分竞争。当时我国的原油进口量也不大,成品油价格一直处于低位。但是,到了1998年,国家逐步将石油产业链上的主要经营权“特许”给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家企业,并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清理和整顿地方炼油厂。
此后,尽管根据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国内先后于2004年和2006年先后放开了成品油的零售和批发市场,但是,民营油企业并丝毫没有因为市场的放开而日子好过。现今,中国有近80%油源掌握在“两桶油”手中,并形成其全国性的垄断地位。民营企业不能进口汽油和柴油,只能用一定的配额进口燃料油。此外,民营企业如要进口原油则必须持有中石油和中石化集团出具的“排产”证明,进口后还要将原油返销给两大集团,由其统一安排销售。
除此此外,按照发改委制定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中国的成品油价格由原油价格和合理的加工利润构成,原油价格参照市场,当原油价格连续22个工作日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相应调整成品油价格。这就产生出一个中国特有的“现象”,一旦成品油价格“调跌”时,便会出现“装聋作哑无动于衷”。而当国内油价调涨时,“两油”为了保证炼厂的利润,就会制造“人为销控”和民营加油站的“油荒”。
而且,这种近乎于“全产业链式的垄断”直接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首先,消费者成了石油垄断的大受害者,尤其是我国作为相对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要承担比发达国家更高的成品油价格,而如果高的成品油价格其实支付的是“两桶油”的垄断成本,非常不合理。其次,对进口权“行政式的垄断”,也使国家石油安全缺乏保障,给国内日益膨胀的石油供给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笔者认为,如要解决国内成品油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就应该从给予民营加油站公平对待开始。首先可以让其自主进口成品油,并放松国内地方炼油企业对民企加油站的销售,而后可适当开放一些民营企业进口原油的权利。这样,即可扩大中国的能源保障,使中国能源进口“两条腿”走路,又可使其摆脱“两桶油”实行的“销控”价格机制,实行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化。以促进形成市场多元化与公平竞争,为消费者提供不同的选择,从而为中国成品油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有益的探索。
日前,有国内媒体引述信息部消息指出,目前中国民营加油站数量正呈现衰减状态。统计显示,全国民营石油批发企业由1998年的3340多家锐减到了目前的2351家。而与此同时,“两桶油”旗下的加油站总数是民营加油站的14倍之多。“中石化”达到18377家,“中石油”也达到了14886家。
究其原因,民营加油站数量的急剧下降并非是因为其自身经营问题,而是因为受到了“两桶油”垄断性的挤压。尤其是近年民营加油站及批发商经常出现成品油进货难及成品油“断供”问题,去年大面积的全国性断油,曾一度导致各地出现大范围的“油荒”,并已影响到了各地的民生和正常的经济秩序。
而受到盘剥的民营加油站虽然会打出些折扣,但终也难逃陷入恶性循环、大量被收编的命运。因为他们的处境异常尴尬,完全不具备与央企叫板的实力。他们没有炼化权、开采权和进口权,其销售的成品油不得不由“两桶油”来供应。
但是,此前的国内成品油市场并非如今日这般景象。从1992年起到1998年,我国石油市场一直是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国内存在数量庞大的炼油厂和加油站,彼此充分竞争。当时我国的原油进口量也不大,成品油价格一直处于低位。但是,到了1998年,国家逐步将石油产业链上的主要经营权“特许”给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家企业,并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清理和整顿地方炼油厂。
此后,尽管根据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国内先后于2004年和2006年先后放开了成品油的零售和批发市场,但是,民营油企业并丝毫没有因为市场的放开而日子好过。现今,中国有近80%油源掌握在“两桶油”手中,并形成其全国性的垄断地位。民营企业不能进口汽油和柴油,只能用一定的配额进口燃料油。此外,民营企业如要进口原油则必须持有中石油和中石化集团出具的“排产”证明,进口后还要将原油返销给两大集团,由其统一安排销售。
除此此外,按照发改委制定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中国的成品油价格由原油价格和合理的加工利润构成,原油价格参照市场,当原油价格连续22个工作日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相应调整成品油价格。这就产生出一个中国特有的“现象”,一旦成品油价格“调跌”时,便会出现“装聋作哑无动于衷”。而当国内油价调涨时,“两油”为了保证炼厂的利润,就会制造“人为销控”和民营加油站的“油荒”。
而且,这种近乎于“全产业链式的垄断”直接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首先,消费者成了石油垄断的大受害者,尤其是我国作为相对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要承担比发达国家更高的成品油价格,而如果高的成品油价格其实支付的是“两桶油”的垄断成本,非常不合理。其次,对进口权“行政式的垄断”,也使国家石油安全缺乏保障,给国内日益膨胀的石油供给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笔者认为,如要解决国内成品油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就应该从给予民营加油站公平对待开始。首先可以让其自主进口成品油,并放松国内地方炼油企业对民企加油站的销售,而后可适当开放一些民营企业进口原油的权利。这样,即可扩大中国的能源保障,使中国能源进口“两条腿”走路,又可使其摆脱“两桶油”实行的“销控”价格机制,实行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化。以促进形成市场多元化与公平竞争,为消费者提供不同的选择,从而为中国成品油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有益的探索。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