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方便面中水分、脂肪、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近红外法》团体标准征求意见

2024/1/3 16:01:27    30935
来源:仪表网
摘要:本标准规定了方便面中水分、脂肪、氯化钠含量近红外光谱检测方法的原理、仪器设备、试样准备、模型的建立和验证、样品检测和结果、异常测量结果的确认和处理以及准确性。
  【仪表网 行业标准】按照《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规定,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已形成团体标准《方便面中水分、脂肪、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近红外法》征求意见稿(附件1)和编制说明(附件2),现进行公开征求意见。
 
  储为国计,备为民生。在疫情爆发期间,方便面的应急功能得到了彰显,发挥了保障供应、稳定市场的作用。各地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的重要部署,以协议储备、产能储备等形式储备一批方便面作为应急物资,切实兜住民生底线。同时,鼓励居民家庭自行储备方便面等应急食品,形成储备合力。方便面完成了从民生食品到应急储备物资的角色转换,成为重要的应急储备物资。
 
  然而,市场上一些方便面却存在着令人担忧的质量问题,例如:含盐量超标,面饼含油量超标,水分及微生物超标等。含盐量超标可能导致高血压、心血管及肾脏疾病等;含油量超标可能会导致肥胖,增加与肥胖有关的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患病风险;水分超标可能会引起微生物的滋生和繁殖,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据不完成统计,目前我国有二成方便面存在着质量安全问题,需要相关的严格监管。
 
  为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提出的GB/T 40772-2021《方便面》于2022年5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对于方便面的质量,提出脂肪、氯化钠含量等指标要求。GB17400-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方便面》也对水分等指标作出了明确要求。
 
  根据标准指引,目前主要采取索氏抽提、电位滴定、烘箱干燥的方法来分别测定方便面的脂肪、氯化钠和水分含量。这些经典的分析方法结果准确,但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是繁琐耗时。这个不足之处对于方便面品质监测带来极为严重的影响,一是难以及时了解产品质量,并发现生产环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无法快速地作出调整,二是大规模多批次的检测需求对人力的损耗是巨大的,仅采取这种低效率的分析方法势必会影响监管的时效性。
 
  鉴于目前对方便面品质快速检测无国家标准方法,相关参考方法检验效率较低,不能实现同时对多指标快速检测,无法满足监管部门的工作要求,给人民生活质量和安全带来不稳定的因素,当前非常迫切建立一个针对方便面品质的快速检测技术标准方法。
 
  近红外技术(Near Infrared)是近些年国际上出现的一种迅速发展的技术,可应用于谷物快速无损检测。检索发现,上世纪70年代,已有研究发现可以利用食品成分对近红外光的吸收特性,对肉制品、乳制品、谷物类、饲料等的水分、蛋白质、脂质、氨基酸等指标进行有效的无损检测。1978年美国联邦谷物检验署(Federal Grain Inspection Service)和加拿大谷物委员会(Canadian Grain Commission)把近红外测定法作为国家标准,取代了原有的谷类蛋白定量测定法。在国外,近红外光谱技术已经逐渐成为粮食品质测定的重要手段,国内近年来在大豆、油菜籽、玉米、小麦等等领域已有广泛应用。在方便面的品质检测方面,尚未建立近红外快速检测方法标准,限制了近红外分析技术在方便面品质检测领域的应用。本标准的提出,有利于规范检测标准和流程,确保方便面质量检测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为应急食品的监管提供利器。
 
  本标准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质量专业委员会、广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保障中心、广州市食品检验所、广东雅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金阅检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惠州市粮油质量检测中心、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本标准规定了方便面中水分、脂肪、氯化钠含量近红外光谱检测方法的原理、仪器设备、试样准备、模型的建立和验证、样品检测和结果、异常测量结果的确认和处理以及准确性。
 
  本标准适用于以食用小麦粉为主要原料,经成型、糊化等加工的油炸及非油炸商品食用方便面中水分、脂肪、氯化钠含量的同步检测。本标准不适用于仲裁检验。
 
  原理:
 
  利用方便面中含有的(C-H、N-H、O-H、C=X)等化学键的倍频或合频振动对近红外光的吸收特性,通过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方便面近红外光谱与水分、脂肪、氯化钠等各成分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实现方便面中水分、脂肪、氯化钠含量的快速测量。
 
  仪器设备:
 
  近红外仪器设备:加入粮油近红外分析网络的仪器应符合 GB/T 24895 的要求,未加入粮油近红外分析网络的仪器应按照 GB/T 24895 中有关定标模型验证的规定验证合格。
 
  样品粉碎设备:粉碎后样品的粒度分布和均匀性应符合近红外分析仪建立定标模型时的要求,使用时应采用和定标模型建立与验证时同样的制备过程。
 
  试样制备:
 
  按照 SN/T 2911 规定的方法取代表性的样品不少于200g,迅速磨细至颗粒小于2mm,待测。样品温度在建立校正模型时和检测时应保持一致。
 
  样品检测:
 
  采用 7.1 的方法采集样品近红外光谱,仪器和采集条件应与建模过程一致。应用 7.3 建立的校正模型测定其水分、脂肪、氯化钠含量,记录测量结果。测量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检测结果:
 
  每个样品三次检测结果中任何两次检测结果相对偏差不大于10%,计算平均值作为最终检测结果,否则记录为异常测量。检测结果应在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器所使用的校正模型所覆盖的水分、脂肪、氯化钠含量范围内。
 
  更多详情请见附件。
 

全部评论

上一篇:《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场地校准规范》征求意见

下一篇:收藏备查!2023年实施的国家计量技术规范汇总

相关新闻
热门视频
相关产品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