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上海光源生物大分子晶体学线站用户高水平产出再创佳绩

2023/8/8 11:23:48    17660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摘要:近日,上海光源生物大分子晶体学线站BL02U1(原BL17U1)用户发表的CNS(Cell/Nature/Science)论文数量突破100篇。
  【仪表网 研发快讯】近日,上海光源生物大分子晶体学线站BL02U1(原BL17U1)用户发表的CNS(Cell/Nature/Science)论文数量突破100篇。其中包括中国科学十大进展4项、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2项、中国医学十大进展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自2010年用户发表第一篇Nature以来,用户解析的蛋白质结构数不断创造新高,从2011年到2020年连续十年该线站发表的论文总数和RCR(Relative Citation Ratio)在全球130多条生物大分子晶体学线站中排名第一。注册仪表网,马上发布/获取信息
 
  上海光源生物大分子晶体学线站(原BL17U1)是我国首条基于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的生物大分子晶体学线站。自2009年建成以来,线站一直高效运行,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不断开展技术能力提升。最初阶段,线站只配备了MarDTB和Mar225 CCD探测器,用户需手动上样。2011年在中国科学院运行维修改造项目的支持下进行了第一次升级,采用ADSC Q315 CCD探测器、高精度衍射仪和自动上样机械手,成功移植Blu-Ice软件实现系统集成,并提供了用户友好的界面。2017年多渠道支持下进行了第二次升级,自主研发高精度衍射仪,并将探测器升级为EIGER X 16M,为匹配高速数据采集开发了数据自动处理系统Aquarium。2021年,为支持上海光源线站工程中的高性能膜蛋白线站建设,该线站从BL17U1搬迁至BL02U1,进一步通过光束线设计的优化升级,实现了高亮度的微小光斑,自主研发的上样机械手Swordfish,极大提高了上样速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实验效率。自主开发的数据采集系统Finback整合了各项实验设备,提供gridscan和helix等数据采集方式,并实现远程实验开放。
 
  通过持续的平台升级和技术创新,上海光源生物大分子晶体学线站为用户提供高效先进技术平台,有力地支持了我国结构生物学研究的快速发展。
 
  线站能力升级获以下项目支持:
 
  1.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17YFA0504901,微小晶体高效结构测定技术研究
 
  2.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973项目,2011CB911102,基于细聚焦同步辐射光束线站的微小晶体结构测定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3.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XDB08030101,同步辐射X射线细聚焦技术及应用
 
  4.中国科学院2009维修改造项目“生物大分子晶体衍射高分辨结构测定和自动化筛选系统项目”
 
图1:使用BL02U1/BL17U1发表在CNS上的部分蛋白结构
 
图2:2011年-2020年全球生物大分子晶体学线站发表论文总数和RCR排名

全部评论

上一篇:城市环境所在废弃生物质多孔碳电容脱盐电极材料研究中取得进展

下一篇:上海光机所在氟化物玻璃自发光方面取得进展

相关新闻
热门视频
相关产品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