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仪表网 仪表文件】近日,按照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2022年国家计量技术规范项目制定、修订及宣贯计划的通知》(市监计量发〔2022〕70号)要求,国家海洋
标准计量中心负责牵头制定《海水二氧化碳分压
测量仪(传感器)校准规范》现已编写完成“征求意见稿”。2023年1月15日前将意见回执(见附件)反馈(yutaofans@ncosm.org.cn),本规范为首次制定。
按照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编制要求,本规范内容结构上共分为八章,依次分别是范围、引用文件、概述、计量特性、校准条件、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校准结果表达、复校时间间隔。
二氧化碳气体(COz)作为一种温室气体已被广泛关注多年,而其在海洋环境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其产生的影响则在近几十年内,才逐渐为各国海洋学家以及环境保护学者所认识并逐步重视起来。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70.8%,作为最大的碳库,海洋储存了地球上约93%的COz,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排放的COz总量的30%被海洋吸收。
在此过程中,作为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受到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海水酸化带来的后果历历在目。因此开展海洋碳循环研究及海气通量交换观测,己成为国际公认的重要行动计划和方向,在此过程中各类测量手段从无到有,逐步成熟发展起来。
“二氧化碳分压”(pCOz)是碳循环研究中的一项重要指标,与“总碱度”(TA)、总溶解无机碳(DIC)及pH共同组成海水CO2参数体系,与其他辅助信息结合在一起可实现对海水CO2体系的完整描述。
目前pCOz测量技术中比较成熟的主要包括非色散红外光谱法(NDIR)和光腔衰荡光谱法(CRDS),前者发展较早,已有多款商品化传感器应用于各类观测场景;后者采用了更为先进的光腔衰荡技术具有灵敏度更高、稳定性更好的优点,目前已有Picarro公司的相关产品问世。
目前该类传感器/仪器测量准确性的保障主要依靠标准CO2气体对检测器进行定标校准,而由于涉及水气平衡效率,因此对于整机性能的质量评价多依靠比对活动进行评判。
国际海洋碳协调计划(IOCCP)曾多次组织仪器比对工作,各国研究者也针对不同类型/原理的设备开展了一系列研究,结果显示针对同一区域范围水体的pCOz观测,不同设备的结果即使在室内较稳定的环境中仍然存在着差异。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从计量学的角度对pCO2传感器室内校准测试条件进行探索,并给出通过系列方法获得pCOz数据修正的途径。该工作的完成将为国内pCO2观测数据的质量保障及设备计量性能评价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