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天津市:加强色谱仪、质谱仪等高端通用仪器设备研制

2022/9/13 8:54:48    21384
来源:仪表网
摘要:到2025年,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初步建立,部分专业领域项目达到国内一流水平,计量服务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维护经济社会秩序平稳运行的作用更加突出,协同推进计量工作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仪表网 仪表文件】近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印发《天津市计量发展规划(2022-2035年)》(以下称《规划》),为下一阶段计量事业发展强化了顶层制度设计,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计量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规划》提出了总体要求、计量科技创新、计量应用服务、计量能力建设、计量监督管理和保障措施共分六个部分。分2025年、2035年两个阶段提出发展目标和量化指标,到2025年,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初步建立,部分专业领域项目达到国内一流水平,计量服务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维护经济社会秩序平稳运行的作用更加突出,协同推进计量工作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展望到2035年,计量综合实力跻身国内一流行列。全市计量科技创新、计量服务保障、计量监管能力显著提升,建成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协同融合、开放共享的计量社会共治格局基本形成,全面满足本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
 
  在加强计量基础研究,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规划》提出:
 
  加强计量应用技术研究。加强计量应用技术创新研究。围绕计量科学、仪器科学以及精密测试技术工程前沿,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重大需求,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开展精密测试应用技术研究。开展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测量方法科学性评价、计量作用机理和效能评价等研究。
 
  开展计量数字化转型研究。顺应计量数字化转型趋势,推动计量校准证书数字化。推动本市跨行业、跨领域计量数据融合、共享与应用,鼓励本市计量技术机构积极参与国家计量数据中心建设,支持建立区域计量云服务平台或行业计量数据中心,构建计量大数据资源池。加强计量数据统计、分析和有效利用,强化计量数据的溯源性、可信度和安全性,确保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在生命健康、石油化工、交通、海洋等领域加强计量数据挖掘和应用,培育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规范计量数据使用,推动计量数据安全有序流动。
 
  加快新型量值传递溯源技术和关键共性计量技术研究。加强新型量值传递溯源方法研究,满足复杂、极端、实时工况环境和新领域新场景计量测试需求。加快开展数字化模拟测量、工况环境监测、工业物联、跨尺度测量、远程和在线测量、复杂系统综合计量等关键共性技术研究,重点开展微观量、复杂量、动态量、多参数综合参量等计量测量方法研究和计量仪器设备研究开发。围绕实际需求和重点领域加强科技攻关,推动计量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和平台建设,促进计量新技术、新方法向产业转移转化。
 
  优化计量科技创新生态。围绕国家战略和全市产业发展内在需求,加速整合社会计量资源,发挥好科研机构及综合性、行业性科技创新平台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充分释放企业技术创新活力,拓展计量科技创新主体,推进高水平计量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等计量优势资源力量,积极培育计量科技创新基地和先进测量实验室。加强多学科融合、多领域交流合作,开展具有产学研用特征的计量科技合作,充分利用本市深化科技创新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支持先进计量科技成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与质量、标准的融合联动,合力促进计量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在强化计量应用,服务经济社会重点领域方面,《规划》提出:
 
  支撑先进制造与质量提升。加强制造业计量能力建设,建立一批先进制造业发展急需的计量标准,夯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础。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加快培育和规划建设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联盟,聚焦先进制造业领域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的难点,加强关键计量测试技术和测量装备研究,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溯源链、全产业链、全寿命周期和前瞻性计量测试服务,推动制造强市建设。开展产业计量基础能力提升行动,落实工业强基计量支撑计划,围绕工业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质量提升,开展所需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性能评价和应用,不断提升计量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积极参与国家工业计量基础数据库建设,加强本市工业制造领域计量检定、校准、测试和检测数据的采集、管理和应用。
 
  服务高端仪器仪表和精密制造发展。立足本市仪器设备制造优势,加强高端仪器设备核心设计、核心器件、核心控制、核心算法和核心溯源技术研究,支撑本市仪器仪表产业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提升,推动新型传感器、新型仪表、计量测试设备的国产化进程。加强高精度计量标准自主研发应用,推进计量仪器设备国产化替代。加强色谱仪、质谱仪、高精度传感器、高精度综合性能检测仪器等高端通用仪器设备研制,加快智能制造、环境监测、生物医药、医疗卫生等领域专用测量仪器仪表的研制和推广使用。加快光纤传感器、4D光场传感器、小型化白光干涉测量传感器、气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高精度隧道磁电阻效应电流传感器、高端图像传感器、高速光电传感器等的研制和应用。强化计量在仪器设备研发、设计、试验、生产和使用中的基础保障作用,促进仪器设备质量提升。加强仪器仪表计量测试和质量评价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仪器仪表产业发展集聚,培育形成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国产仪器仪表品牌。
 
  服务天津智能科技发展和数字天津建设。加强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计量测试能力建设,支撑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促进天津智能制造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服务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推动计量与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开展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相关计量技术研究,满足新一代人工智能芯片、高端智能传感器、智能终端产品等生产制造过程测量需要。加强智能基础设施计量测试能力建设,面向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能交通、智能安防等领域构建计量测试平台,健全人工智能计量体系框架,为智能科技发展提供计量技术基础服务。加强计量与现代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及产业数字化科研生产平台联动。针对工业先进制造,基于协调世界时(UTC)研究面向分布式数字计量系统应用的时空敏感网络技术,实现重要分布式计量过程的时延可测量、可预测,形成互联网形态下数字计量设施网络支撑体系。以量值为核心,提升数字终端产品、智能终端产品计量溯源能力。
 
  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完善本市温室气体排放计量核算体系,健全碳排放相关计量标准建设。加强计量测试技术在碳核算、碳追踪等领域的应用,为温室气体排放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提供计量支撑。落实碳排放计量审查制度,加强对重点排放单位执行碳计量要求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资源环境计量体系,深化本市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提升数据质量,强化结果运用,促进用能单位节能降耗、提质增效。建立健全本市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培育国家能源、环境计量中心,推进能耗、环境监测,加强能源资源和环境计量数据分析挖掘和利用。加快推进能源资源计量服务示范项目建设,引导和培育能源资源和环境计量服务市场。
 
  服务大众健康和安全。加快医疗健康领域计量服务体系建设,面向疾病防控、生物医药、诊断试剂、高端医疗器械、康复理疗设备、可穿戴设备及体质测试器材等领域开展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标准物质研制。加强体育设施和运动健身器材等的计量技术研究和产品质量评价,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强化海洋灾害、地震、气象灾害等自然灾害防御的计量保障,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计量能力。加强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地质勘查等安全生产相关计量器具的研制生产和监督管理。完善公共安全领域计量服务体系,提升服务交通安全、社会稳定和安全的计量能力,推进交通监管设备、警用装备、刑事技术产品等计量测试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航空航天、海洋和交通运输计量保障能力。完善无人机与直升机、民用航空及配套和航天技术领域关键、特色参数指标计量保障能力,支撑航空航天领域开展更高水平技术研发、智能制造、测试验证,服务本市航空航天优势产业发展,保障航空航天材料、零部件及装备质量控制水平。开展海洋装备测量测试技术研究,建设深海多维度综合环境评价试验测试平台,提升海洋仪器设备计量标准装置及关键计量技术能力。针对环渤海海域生态系统及生物群落的特性,健全环渤海海域立体观测、海洋微塑料、海洋酸化、生态预警监测、蓝碳调查评估、生物多样性监测等领域计量保障体系建设。加强交通运输计量基础设施建设,面向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领域重大工程、重大装备、重要运营线路计量需求,开展交通综合检测、监测设备量值溯源和保证技术研究,研制相关测试设备,持续提升计量对交通运输的技术保障能力。加强本市港口领域计量保障,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或瓶颈,形成港口装备关键过程控制参数计量测试能力,提升港口物流效率和安全节能环保水平。开展新能源汽车电池、汽车零部件、充电设施等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测试评价,加强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参数精度可靠评价计量方法、大功率充电接口计量测试技术和充电桩新型计量监管技术开发和应用,强化本市新能源汽车计量基础设施建设。
 
  此外,为保障《规划》顺利实施方面,提出:一是加强组织实施。各区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采取有力措施,确保规划各项任务落实。计量工作部门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对重大问题加强沟通协调,统筹研究解决。同时还要对规划落实情况的跟踪监测,开展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二是各级人民政府、发展改革、科技、网信、人社、财政等部门要依职责制定相应的保障支持政策,确保我市计量各方面工作有序推进。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计量发展的支持力度,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三是加强计量科普和文化建设,提升计量工作社会认知度,形成共建、共促、共治、共享的发展氛围。四是加强市、区联动和部门协调,加强天津市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及专家库建设,深化计量技术机构与高校、科研院所、学会协会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本市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

全部评论

上一篇:工信部面向四个重点方向征集移动物联网应用典型案例

下一篇:国务院部署14项工作进一步加强商品过度包装治理

相关新闻
热门视频
相关产品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