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仪表网 研发快讯】
原理突破难,工程化难,品牌力弱,技术高精特尖性质突出,我国国产
质谱仪走过的漫漫长路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2019年,政府采购中的海外质谱仪CR5高达81%,国产厂商占有率不足3%,及时到2020年,进口依赖程度也还有74%。当然,跟2014年95%的数据相比确实有了质的提升。
不过这样也是不够的,因此我国在质谱仪的技术突围方面下了真功夫。比如最近,就接连传来了好消息。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812所旗下公司就展现出了超强实力,据悉其生产的质谱仪产品在攻关高端科学分析仪器关键技术和瓶颈技术方面迈出了非常跨越的一大步。秒级分析数十种化合物,实力爆表,812所质谱仪不仅能在生物医药、环境监测等领域替代海外高精尖产品,甚至在航天领域也是一把好手,真正实现了“上天”啊。
另一个,来自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的消息称,国内首台深海质谱仪已经在南海完成了多次海试,成功填补了国内在深海质谱仪研制领域的空白,将为后续寻找海底油气及矿产资源,探究生命起源和早期演化以及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等奠定原位质谱探测基础。
“上天”不容易,“下海”就简单了?!深海极端环境对于任何精密的
仪器仪表产品的考验都是巨大的智能机械研究所的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新型MEMS质谱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成功突破了小型化设计集成、关键器件制造、水下膜进样快速定量标定等关键技术,实现了深海N2、O2、Ar、CO2、CH4等小分子溶解气以及烷烃、芳香烃等挥发性有机物溶解气的定性及定量检测。
不仅如此,新型质谱仪产品和技术也能在内河、湖泊、近海等领域发挥作用,为水体环境污染和生态评估提供重要数据。国产替代实力,这不就来了嘛。
质谱仪,称量离子质量的高精尖仪器,被誉为“科学仪器的皇冠”,你就知道他对于各行各业的发展,尤其是尖端产业的发展到底有多重要。质谱仪与光谱仪、色谱仪、波谱仪、能谱仪等一起,构成了科学研究,科学实验领域的“标配”,而质谱仪灵敏度高、分辨率高、分析范围广、分析速度快,一直都是核心科学仪器设备。
作为“核心”,自然有不同于一般的技术门槛,核心零部件技术壁垒一直都是出了名的高。如何让离子源适配不同的应用场景,如何在质量分析器上更胜一筹,以突破质谱仪检测精度和准确度极值,其他包括进样系统、真空系统、检测器等,均是核心竞争力一较高下的“筹码”。
高精度意味着高技术,从有机质谱仪到无机质谱仪,同位素质谱仪,不可替代性以及高成长性让质谱仪产品成为全球科学研究产业的“宠儿”。SDI报告数据显示,2015至2020年全球质谱仪复合增速达7.1%,比其他任何仪器产品都高。Transparency预测,全球质谱仪市场规模到2025年将超百亿美元。
战略地位重要,市场前景广阔,国内厂商当然没理由放过,只是发展和追赶,甚至是超越这条路十分漫长也是不争的事实。经过多年的努力,国内一些高校、研究院、机构和企业的核心团队逐渐积累了深厚的研发和创新基础,在质谱仪技术方面打开了自研之路。上述提到的两大研究院就是个中典型,国内优质质谱仪企业则还有聚光科技子公司谱育科技,禾信仪器,皖仪科技等等。
当然,中国这个质谱仪发展的巨大市场,海外企业不可能轻易放弃。据GIR的《2022年全球市场质谱仪总体规模、主要企业、主要地区、产品和应用细分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质谱产品市场规模已增长至约150亿元左右,约占全球市场30%。
超前掌握质谱仪高精尖技术,长期垄断国内高端质谱仪市场的海外企业,正在加速调整策略,进行“本土化”生态圈的攻坚。如丹纳赫旗下的SCIEX,在“创升中国”的战略下刚刚完成了首台中国本土生产质谱系统的交付,致力于打造"零时差'服务,带来更精进高效的体验。
没错,质谱仪这个市场对于国内厂商来说是个“地狱级”难度的“副本”,不过也一步步走过来了。来自海外厂商的压力如影随形,期待国内质谱仪企业亮出更耀眼的成绩单。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