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环境 词汇》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发布
- 2022/5/18 16:23:03 20800
- 来源:仪表网
【仪表网 仪表文件】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规范土壤环境相关词汇的定义和使用,生态环境部现批准《土壤环境 词汇》为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并予发布。本标准自2022年8月1日起实施。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规范与土壤描述、土壤采样、土壤监测与评估、土壤修复与风险管控和土壤生态毒理等土壤环境相关的词汇,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本标准规定了与土壤环境相关的基本名词术语及定义。本标准以 ISO 11074:2015《Soil quality—Vocabulary》的框架结构为主线,非等效采用 ISO 11074:2015中的术语及定义,同时充分考虑我国在土壤环境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编制。
本标准与《土壤质量 词汇》(GB/T 18834—2002)相比,主要差异如下:标准名称由《土壤质量 词汇》修改为《土壤环境 词汇》;增加了土壤描述章节;增加了土壤监测与评估章节;增加了土壤生态毒理章节;增加了“风险管控”相关术语。
本标准自2022年8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土壤质量 词汇》(GB/T 18834—2002)在土壤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中停止执行。
土壤污染(soil pollution)人为因素导致某种物质进入陆地表层土壤,引起土壤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特性的改变,影响土壤功能和有效利用,危害公众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土壤保护(soil protection)为长期维持或恢复土壤原有功能而采取的措施。
土壤恢复(soil restoration)改善被破坏或退化的土壤,以恢复目标功能的措施。
土壤修复(soil remediation)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固定、转移、吸收、降解或转化地块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含量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过程。
自然衰减(natural attenuation)利用污染区域自然发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如吸附、挥发、稀释、扩散、化学反应、生物降解、生物固定和生物分解等,降低污染物的浓度、数量、体积、毒性和移动性。
原位修复(in-situ remediation)不移动受污染的土壤或地下水,直接在地块发生污染的位置对其进行原地修复或处理。
异位修复(ex-situ remediation)将受污染的土壤或地下水从地块发生污染的原来位置挖掘或抽提出来,搬运或转移到其他场所或位置进行治理修复。
修复方案(remediation plan)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安全性原则,在综合考虑地块条件、污染介质、污染物属性、污染浓度与范围、修复目标、修复技术可行性,以及资源需求、时间要求、成本效益、法律法规要求和环境管理需求等因素基础上,经修复策略选择、修复技术筛选与评估、技术方案编制等过程确定的适用于修复特定地块的可行方案。
本标准适用于对土壤描述、土壤采样、土壤监测与评估、土壤修复与风险管控和土壤生态毒理等工作中常用的术语及定义。(更多详情请见附件)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