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基于TMS320C6713的USB数据传输系统设计

来源:仪表网

2012/4/5 18:18:28 1865
  摘要:介绍了基于TMS320C6713的USB数据传输系统。该系统以TMS320C6713作为主控制器,通过CY7C68001USB控制器连接TMS320C6713与PC主机,克服了传统的数据传输量小,传输速度慢的缺点,能更好地满足大容量数据的传输要求。在此详细阐明了系统的硬件设计方案和软件设计思想,并进行实现。结果证明,研制的系统具有传输速率高,可靠性好的优点。
  
  引言
  
  近年来,随着DSP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遥测遥感等各个领域。声信号数据采集具有采集量大,速度快的特点,因此,在DSP与主机进行数据传输时,需要采用高速通信接口。传统的接口一般采用PCI总线或RS232串行总线。PCI总线传输速率可达132Mb/s,但其扩充槽有限且插拔不方便;RS232串行总线连接比较方便,但是传输速率太慢,不易用于高速传送数据和传送大量数据。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计算机不再为用户提供PCI和RS232外部接口,USB逐渐成为统一的标准外设接口。通用串行总线(USB)集中了PCI和RS232串行总线的优点,具有方便的即插即用和热插拔特性以及较高的传输速率。其中,USB2.0的速率zui高可达480Mb/s,满足高速数据传输的要求。
  
  该系统采用TMS320C6713,配合嵌入USB2.0协议的芯片CY7C68001,实现了PC主机与DSP间的高速数据传输。
  
  1、芯片介绍
  
  TMS320C6713为高性能32位浮点DSP,适用于专业音频信号处理,其主频可达300MHz,处理速度高达2400MIPS/1800MFLOPS。其内部采用改进的哈佛结构;具有256KB的片上存储空间;丰富的外设包括2个多通道缓冲串口(McBSP)、2个多通道音频串口(McASP)、SPI和I2C等;增强的直接存储器访问(EDMA)控制器,可控制16个独立通道完成不受CPU干预的数据传输;32b的外部存储器接口(EMIF),能与SRAM,ERPOM,FLASH,SBSRAM和SDRAM无缝连接。
  
  Cypress公司的CY7C68001集成了USB2.0收发器(物理层)以及USB2.0串行接口引擎SIE(链路层,实现底层通信协议),可工作在USB2.0高速和全速状态。它的zui高速度可达480Mb/s,具有2个外部接口,均可通过同步或异步方式进行访问。其命令接口用来访问CY7C68001寄存器、Endpoint0寄存器以及描述表,FIFO数据接口用来访问4个1KB的FIFO。
  
  2、硬件设计
  
  TMS320C6713通过EMIF的CE3存储空间可以外扩USB2.0接口,因此在对外扩USB进行读/写访问前,需要通过EMIF的CE3控制寄存器CE3CTL来配置CE3空间的存储器接口的类型、存储器宽度及读写时序(建立时间、系统时间、保持时间等),具体配置在USB程序配置中详细给出。
  
  CY7C68001采用并行异步存储器接口通过可编程逻辑芯片CPLD与TMS320C6713相连接。其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由于在USB数据传输过程中,EMIF接口的片选信号会长时间片选CE3空间,因此,需要避免TMS320C6713在USB数据传输过程中使用通过EMIF接口通过其他CEX空间外扩的SDRAM、SBSRAM等存储器,否则会造成USB数据的错误传输。
  
  CY7C68001除了存储器接口外,还有1个中断信号和4个状态信号(READY,FLAGA,FLAGB和FLAGC)。中断信号采用TMS320C6713的外部中断EXT_INT6。
  
  TMS320C6713使用CY7C68001作为从设备。在这种模式下,DSP可以像读/写普通FIFO一样对CY7C68001内部的FIFO进行读/写。PC主机发出命令的同时也由CY7C68001的引脚提供中断触发信号给DSP的EXT_INT6。其上升沿被检测到以后,DSP就进入相应中断服务程序,开始处理USB的传输。DSP通过EA[4:2]连接FIFOA[2:0]对CY7C68001内部FIFO或命令口进行选择。读/写数据通过ED[15:0]与FIFO[15:0]连接进行。FIFO和命令口的选择和地址分配如表1所示。
  
  经实验验证,USB异步传输速率可达3Mb/s。
  
  3、USB程序配置
  
  USB程序在实现了在DSP端对USB初始化和USB数据传输。USB定义了4种传输类型:同步传输、中断传输、控制传输和块传输。同步传输适用于传输大量的、速度恒定的、且对服务周期有要求的数据;中断传输适用于传输少量或中量的、且对服务周期有要求的数据;控制传输适用于传输少量的、且对传输时间和传输速率均无要求,但必须保证传输的数据;块传输适用于传输大量的、且对传输时间和传输速率均无要求的数据。该系统设计CY7C68001采用并行异步存储器接口与TMS320C6713相连接,数据传输量较大,要求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因此选择块传输作为USB的传输方式。
  
  首先,通过调用用户的初始化函数,使能外部中断并初始化USB寄存器。之后,程序通过数据传输函数,完成了DSP与PC机的数据传输。
  
  USB初始化程序配置为:使能外部中断6(EXT_INT6);加载USB描述表,并进行自举检测,如自举不成功,则重新自举,直到端点0收到设置包为止;配置USB为异步从FIFO(AsynchronousSlaveFIFO)模式,采用内部的48MHz时钟源;读取FNADDR寄存器,判断USB工作状态;依据USB工作状态,配置EP2,EP4,EP6,EP8,并设置一次传送的字节长度。设置EP2,EP4为BULKOUT,EP6,EP8为BULKIN。其缓冲大小分别为2×512B。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PC端通过EP2向DSP发送读数据命令,DSP通过外部中断收到读命令后,使用EP6发送已采集好的数据。在声音数据采集系统中,每路麦克风以每秒96kHz进行24位采样,按照ping-pong方式进行存储。因此在USB_TRANSFER()还需进行判断,当采集数据存储在ping缓存时,发送pong缓存中的数据;当采集数据存储在pong缓存时,发送ping缓存的数据。
  
  数据传输程序配置如下:判断EP2是否有读命令;传输存放在ping,pong缓存中已采集到的数据。
  
  程序中部分代码如下:

  
  其中,通过Read_SX2reg()可判断FIFO中的数据是否被发送,若被发送,则FIFO寄存器标志为空,反之,标志为满。SX2_Fifo_Write()向相应的FIFO中写入传输数据。其中ENDPOINT6表示使用EP6端点进行发送,ping+pingcnt表示要发送数据的首地址,FifoLength为发送数据的长度。系统采用USB2.0进行数据传输,每个EP的FIFO缓冲大小为512B,CY7C68001采用16位数据线与TMS320C613相连,故FifoLength大小设为256B。
  
  由于TMS320C6713通过EMIF的CE3存储空间可以外扩USB2.0接口,还需对。EMIF接口的CE3寄存器进行配置,将USB接口设为16位异步存储接口,设定读/写的建立时间(Setup)、促发时间(Strobe)、保持时间,使其满足CY7C68001的读/写时序要求。具体配置如下:
  
  4、PC端应用程序
  
  PC主机端需要编写USB设备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USB设备驱动程序主要通过调用微软的USBD.SYS来实现PC机于USB总线的数据交换,采用WDM(WindowsDriverMode)驱动程序进行编写,分为USB底层驱动程序和USB功能驱动程序。USB底层驱动程序由操作系统提供,USB功能驱动程序由设备进行编写。
  
  PC端应用程序采用VC++6.0编写应用程序,首先调用OpenDriver()打开USB接口设备,获得设备的句柄hDevice,之后调用Sx2SendVendorReq()函数向外设发出命令,读取USB配置,zui后调用Sx2BulkdataTrans()进行数据传输,通过调用CFile类将接收到的数据存放在文件名为“Collection.txt”的文本文件中。程序使用多线程技术,使得应用程序将USB数据传输在后台进行处理,应用程序前台还可进行其他操作。
  
  程序简单实现如下功能:当点击“StartSample”按钮时,开始进行USB数据传输,点击“StopSample”按钮时,停止USB数据传输。采样的多通道数据在应用程序中进行图像显示,方便对数据的判断。
  
  程序关键函数如下:
  
  函数中myRequest的成员变量与DSP中断程序中SetupBuff缓冲区的8B数据相对应,Sx2SendVendotReq()通过调用WindowsAPI函数DeviceIoControl()向DSP中发送命令,DSP端程序需与之配合,返回相应的数据,完成读取USB配置。
  
  通过对函数中bulkControl的成员变量pipenumber设置,确定PC主机端与CY7C68001的哪个端点进行数据传输,Sx2BulkdataTrans()也通过调用WindowsAPI函数DeviceIoControl()向DSP中发送读/写数据命令,被传输的数据保存在buffer中。
  
  应用程序界面如图2所示。
  
  5、实验验证
  
  验证思路:对保存在Collection.txt中的数据进行处理,Collection.txt保存的数据为多通道数据,所以需要对数据进行区分,由于sound()函数调用PC机的声卡,绝大多数声卡支持的数据采样频率在5~44.1kHz之间。因此对采样的96kHz进行抽样,将其转化为24kHz,利用Matlab中的sound()函数,对采样数据进行声音还原,判断采集的数据是否正确。
  
  sound(y,Fs)函数可以发送频率为Fs的向量信号y到MicrosoftWindows操作平台的扬声器,产生声音信号,数值y的范围为[-1,+1],超过该范围的数据将不能播放。该系统采用24位采样,采样所得数据为整形数据,故需将整形数据转化到[-1,+1]的浮点数据。
  
  程序关键代码如下:
  
  经验证可得,还原声音与采样声音一致,USB数据传输正确可靠。
  
  6、结语
  
  系统采用USB2.0作为通信接口,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满足数据采集系统要求。同时设计了DSP端与PC机端相应的软件,其中PC端应用程序利用VC的MFC框架资源丰富的特点,设计界面直观友好,具有较强的扩充性。在实际运用中,系统稳定可靠,为高速数据的传输和处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提示

请选择您要拨打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