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设备深入加工 新农民带动湖北农业发展
时间:2018-01-22 阅读:721
湖北农产业迎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担当先锋。他们计划通过抱团发展,将产业链向精深加工延伸。在田间地头,引进无人机、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等农机解决农户难题;在水产品上,不仅布置无线摄像头,还与农业大学合作尝试发展鳝稻,并准备引进小龙虾深加工技术……一系列新变化正在产生。
党的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它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七大战略之一。
乡村振兴,亟盼有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担当先锋。
应城市义河镇东靠大富水,南依汉北河,西踞老观湖,北临龙赛湖,是个自然禀赋上佳的农业大镇。
远离都市的繁华,实现田野的抱负。作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在泥土中摔打,在磨砺中收获。
冲不垮的梦想
黄新华的朋友圈更新,停留在去年7月29日。
这天,奔涌而出的洪水吞噬了稻田,淹没了龙虾基地,漫过泵房二楼的窗户。6张触目惊心的图片,配上短短评论:“全都没了。”
切肤之痛。2016年7月25日下午5时许,老观湖溃口。四面环水的义和镇损失惨重。
2015年,43岁的黄新华满怀热忱回乡投资,在义和镇王台村和老集村分别征地2000多亩,创立鸿都生态农业等两家公司,联合周边农户发展稻虾共作。不料,一场洪灾让水稻颗粒无收,稻田里蹦跶正欢的小龙虾逃亡殆尽。“做农业哪有不摔打的。”黄新华重振旗鼓,今春新购40万斤虾苗投放水田。今年,他收了90万斤稻谷,夏秋卖出30万斤成虾,现在田里还有50万斤小龙虾。“明年如果收成好,应该能把去年的损失全补回来。”
一度肆虐的洪水,同样没有吓住甘方义。
去年底,30岁出头的甘方义回到义河镇,在丁咀村流转1000亩地,围绕虾稻养殖发展休闲渔业。
甘方义的基地进入国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地方政府出资帮他完成沟渠改造、辅路硬化等。今年2月基地完工,4月投虾苗,5月中旬就开始销售。
他说:“我以前做电子商务,从没接触过农业。农业投资高、风险大,但我有信心,国家对农业越来越重视,各项政策倾斜,投身农业大有可为。”
抱团发展的冲动
“不抱团发展,我们没有出路!”
前段时间,应城市委邀请企业家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座谈,黄新华抛出这个观点。
虾稻与普通水稻不同。为了小龙虾健康长大,虾稻田不能施农药化肥。义和镇是传统农业乡镇,无工业污染,水质非常好,种出的稻谷口感非常香。但在市场上,因缺少过硬的品牌影响力加持,上好的虾稻只能卖出常规稻的价钱,还常遭遇杀价。“今年的价格在1.3元左右,但像我们这样的品质,如果能打响品牌,价格起码翻两番。你们看京山桥米!”
龙虾也一样。义和的水清哟,养得龙虾个个肚皮透亮透亮。由于离高速公路较远,在夏秋销售旺季,甘方义的基地半夜12点就开始捕虾。“‘货到地头死’,我们没有定价权,往往刚谈好价格,运到之后对方马上反悔压价。”
虾全部送往潜江、武汉。人们只闻潜江大虾,没听说应城也有好虾。看应城虾“摇身一变”,包装成了潜江虾身价大增,义和人眼红、心更疼。
还有螃蟹。今年,冯博学和几个朋友在义和镇成立芒洞湖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引进汉川的技术养殖中华绒毛蟹。尽管今年螃蟹丰收,但账面数字远不如想象中喜人。
义和镇党委书记胡雄杰也急得嘴燎泡。“我们镇里10多家生态种养企业,光虾稻、鳖稻面积就有2万亩,这么好的资源只卖出大路货的价格,太可惜。”
他去潜江取过经。“一是协会捆绑抱团有力,二是产业链向精深加工延伸。我们镇现在连一家加工厂都没有,何谈产业链?”
规模越来越大,散兵游勇各自为政的时代早已谢幕。“要把特色做成共同的品牌,一起向前冲!”大家道出心声。
新生代的风采
“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带着老家乡亲一起富起来。”70后、80后新型职业农民,其眼界、追求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辈截然不同。
他们眼光敏锐——
在一次赴荆州学习之后,俊培现代农业合作社理事长张俊培预感到传统的人工劳作模式必将转型。他在孝感引进无人机施药,购进农机124台(套),无人机服务遍及黄陂、京山、汉川等周边县市。“现在秸秆禁烧是头等大事,为处理秸秆,农户每亩地要增加成本40块钱。今年我们看准机会采购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农民不增一分钱成本,可一次性解决收割和秸秆粉碎还田问题,很受欢迎。”张俊培说。
他们富有创意——
在天晓阖公司,虾稻田周边布置着无线摄像头,如“天网”般实现远程监控、网络直播。今年夏天,甘方义在朋友圈里邀人钓虾,吸引几千人前来尝鲜。
除了虾稻,甘方义还准备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尝试发展鳝稻。芒洞湖公司则计划成批承接汉川汈汊湖渔民到义和发展养殖,还准备引进小龙虾深加工技术。
他们的词典里,再没有“猫冬”——
水稻早已收割,虾儿也钻洞过冬,清澈的水里,小龙虾爱的依乐藻一丛丛静静飘摇。而不远处,挖掘机、推土机忙得热火朝天。铺路、挖渠、架线。几位采访对象不约而同地说:来年准备扩大面积,撸起袖子大干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