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永新中国西北部地区地质矿物在偏光显微镜下的特征
时间:2022-05-17 阅读:177
地质矿物的结构是指组成矿石的矿物颗粒(主要为透闪石)的结晶程度、形态特点、粒度和颗粒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透闪石的形态为显微纤维状、片状,85%以上为纤维状。集合体形态为隐晶质集合体、无定向纤维集合体、近平行纤维束、放射状纤维团等。片状透闪石多时会使矿石的透明度降低。宁波永新光学股份仪器有限公司经过研究可以发现我国西北部地区地质矿物的形成大致分为4个期次:第1个期次的地质矿物呈现柱状,同时出现斑晶状,矿物粒度通常为3mm左右,不超过7mm,属于粒度较粗的矿物质;第2期次的地质矿物呈现出纤维状,这一期次的矿物粒度较小,纤维长度大致为0.5mm,柱状矿物呈现出束状,经过期次发育出现放射状,第3期次矿物出现细微的纤维状态,不足0.1mm,矿物粒度之间界限模糊,集合体矿物出现毛毡状结构,形成该区域主要矿物主体;第4期次矿物呈现出细脉状集合体穿切前3期次矿石。永新光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手标本与偏光显微镜下的观察,笔者将地质矿物的结构归类为变晶结构这一大类。具体还可进行以下几种分类:按粒度大小可分为(1显微粗晶质:粒度一般为mm-3mm x0.1mm03mm,此种类型的矿物不多见,其外观比较粗糙,光泽和透明度均较差。显微细晶质:在偏光显微镜下可分辨出矿石颗粒的大小和形态,呈纤维状或针状,粒度一般为0.1mm~0.01mm,比较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