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台表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仪表网免费会员

收藏

金相组织-奥氏体

时间:2017-08-18      阅读:1205

 奥氏体(Austenite)是钢铁的一种层片状的显微组织,通常是?-Fe中固溶少量碳的无磁性固溶体,也称为沃斯田铁或?-Fe。奥氏体的名称是来自英国的冶金学家罗伯茨·*(William Chandler Roberts-Austen)。

碳及各种化学元素在γ-Fe中形成的固溶体,古代铁匠打铁时烧红的铁块即处于奥氏体状态。铁素体在912°C至1394°C时会相变成奥氏体,由体心立方的结构变成面心立方。奥氏体强度较低,但其溶碳能力较大(1146°C时可以溶进2.04%的碳,随着温度下降,溶碳能力逐渐减小,在727℃时其溶碳量为0.77%)。奥氏体系列的不锈钢常用于食品工业和*器材。

 

组成成分

       奥氏体一般由等轴状的多边形晶粒组成,晶粒内有孪晶。在加热转变刚刚结束时的奥氏体晶粒比较细小,晶粒边界呈不规则的弧形。经过一段时间加热或保温,晶粒将长大,晶粒边界可趋向平直化。铁碳相图中奥氏体是高温相,存在于临界点A1温度以上,是珠光体逆共析转变而成。当钢中加入足够多的扩大奥氏体相区的化学元素时,Ni、Mn等,则可使奥氏体稳定在室温,如奥氏体钢。

 

晶体结构

       奥氏体为面心立方结构碳氮等间隙原子均位于奥氏体晶胞八面体间隙中心,及面心立方晶胞的中心和棱边的中点。假如每一个八面体的中心各容纳一个碳原子,则碳的zui大溶解度应为50%(摩尔分数),相当于质量分数约20%。实际上碳在奥氏体中的zui大溶解度为2.11%(质量分数),这是由于?-Fe的八面体间隙的半径仅为0.052nm,比碳原子的半径0.086nm小。碳原子溶入将使八面体发生较大的膨胀,产生畸变,溶入越多,畸变越大,晶格将不稳定,因此不是所有的八面体间隙中心都能溶入一个碳原子,溶解度是有限的。碳原子溶入奥氏体中,使奥氏体晶格点阵发生均匀对等的膨胀,点阵常数随着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大多数合金元素如Mn.Cr.Ni.Co.Si等,在?-Fe中取代Fe原子的位置而形成置换固溶体。替换原子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各不相同,有的可无限溶解,有的溶解度甚微。少数元素,如硼仅存在于浸提缺陷处,如晶界、位错等。

 

 

主要性能

 

        奥氏体是zui密排的点阵结构,致密度高,故奥氏体的体积质量比钢中铁素体、马氏体等相的体积质量小。因此,钢被加热到奥氏体相区时,体积收缩,冷却时,奥氏体转变为铁素体—珠光体等组织时,体积膨胀,容易引起内应力和变形。 

  奥氏体的点阵滑移系多,故奥氏体的塑性好,屈服强度低,易于加工塑性成形。因此,钢锭,钢坯,钢材一般被加热到1100?C以上奥氏体化,然后进行锻轧,塑性加工成材或加工成零部件。 

  一般钢中的奥氏体具有顺磁性,因此奥氏体钢可以作为无磁性钢。然而特殊成分的Fe—Ni软磁合金,也具有奥氏体组织,却具有铁磁性。 

  奥氏体导热性差,线膨胀系数大,比铁素体和渗碳体的平均线性膨胀系数高约一倍。故奥氏体钢可以用来制造热膨胀灵敏的仪表元件。在碳素钢中,铁素体,珠光体,马氏体,奥氏体和渗碳体的导热系数分别为77.1,51.9,29.3,14.6和4.2。可见,除渗碳体外,奥氏体的导热性zui差,尤其是合金度较高的奥氏体钢更差,所以,厚钢件在热处理过程中应当缓慢冷却和加热,以减少温差热应力,避免开裂。

 

形成机理

        共析钢奥氏体冷却到临界点A1以下温度时,存在共析反应:A---F+Fe3C。加热时发生逆共析反应:F+Fe3C----A。逆共析转变是高温下进行的扩散性相变,转变的全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奥氏体形核,奥氏体晶核长大,剩余渗碳体溶解,奥氏体成分相对均匀化。各种钢的奥氏体形核形成过程有一些区别,亚共析钢,过共析钢,合金钢的奥氏体化过程中除了奥氏体形成的基本过程外,还有先共析相的溶解,合金碳化物的溶解等过程。 

  奥氏体形成的热力学条件:必须存在过冷度或过热度?T。

 

奥氏体形核

        奥氏体的形核位置通常在铁素体和渗碳体两相界面上,此外,珠光体领域的边界,铁素体嵌镶块边界都可以成为奥氏体的形核地点。奥氏体的形成是不均匀形核,复合固态相变的一般规律。 

  一般认为奥氏体在铁素体和渗碳体交界面上形核。这是由于铁素体碳含量极低(0.02%以下),而渗碳体的碳含量又很高(6.67%),奥氏体的碳含量介于两者之间。在相界面上碳原子有吸附,含量较高,界面扩散速度又较快,容易形成较大的浓度涨落,使相界面某一区域达到形成奥氏体晶核所需的碳含量;此外在界面上能量也较高,容易造成能量涨落,以便满足形核功的要求;在两相界面处原子排列不规则,容易满足结构涨落的要求。所有涨落在相界面处的优势,造成奥氏体晶核zui容易在此处形成。

奥氏体的形核是扩散型相变,可在铁素体与渗碳体上形核,也可在珠光体领域的交界面上形核,还可以在原奥氏体晶核上形核。这些界面易于满足形核的能量,结构和浓度3个涨落条件。

 

奥氏体晶核的长大

        加热到奥氏体相区,在高温下,碳原子扩散速度很快,铁原子和替换原子均能够充分扩散,既能够进行界面扩散,也能够进行体扩散,因此奥氏体的形成是扩散型相变。

 

剩余碳化物溶解

        铁素体消失后,在t1温度下继续保持或继续加热时,随着碳在奥氏体中继续扩散,剩余渗碳体不断向奥氏体中溶解。

 

奥氏体成分均匀化

当渗碳体刚刚全部融入奥氏体后,奥氏体内碳浓度仍是不均匀的,只有经历长时间的保温或继续加热,让碳原子急性充分的扩散才能获得成分均匀的奥氏体。

 

 

影响因素

影响奥氏体形成速度的因素

       1. 加热温度

  随加热温度的提高,原子扩散速率急剧加快,使得奥氏体化速度大大增加,形成所需时间缩短。

 

  2. 加热速度

  加热速度越快,孕育期缩短,奥氏体开始转变的温度和转变终了的温度越高,转变终了所需的时间越短。

 

  3. 合金元素

  钴、镍等加快奥氏体化过程;

  铬、钼、钒等减慢奥氏体化过程;

  硅、铝、锰等不影响奥氏体化过程。由于合金元素的扩散速度比碳慢得多,所以合金钢的热处理加热温度一般较高,保温时间更长。

 

  4. 原始组织

  原始组织中渗碳体为片状时奥氏体形成速度快,且渗碳体间距越小,转变速度越快,同时奥氏体晶粒中碳浓度梯度也大,所以长大速度更快。球化退火态的粒状珠光体,其相界面较少,因此奥氏体化zui慢。

 

影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因素

        1. 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

  由于奥氏体晶粒长大与原子扩散有密切关系,所以随着温度愈高,或在一定温度下,保温时间越长,奥氏体晶粒也越粗大。

 

        2.加热速度

        加热温度相同时,加热速度越快,过热度越大,奥氏体的实际形成温度越高,形核率的增加大于长大速度,使奥氏体晶粒越细小。生产上常采用快速加热短时保温工艺来获得超细化晶粒。

 

  3.钢的化学成分

  在一定的含碳量范围内,奥氏体中碳含量增高,晶粒长大倾向增大。C%高,C在奥氏体中的扩散速度以及Fe的自扩散速度均增加,奥氏体晶粒长大倾向增加,但C%超过一定量时,由于形成Fe3CⅡ,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

  钢中加入钛、钒、铌、锆、铝等元素,有利于得到本质细晶粒钢,因为碳化物、氧化物和氮化物弥散分布在晶界上,能阻碍晶粒长大。

  锰和磷促进晶粒长大。

强碳化物形成元素Ti、Zr、V、W、Nb等熔点较高,它们弥散分布在奥氏体中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非碳化物形成元素Si、Ni等对奥氏体晶粒长大影响很小。

 

  4.原始组织

  一般来说,钢的原始组织越细,碳化物弥散度越大,则奥氏体晶粒越细小。

 

上一篇: ISO/IEC17025:2017即将正式发布 下一篇: 干货:温恒湿试验箱的种类及维护
提示

仪表网采购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