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电缆总厂橡塑电缆厂

仪表网中级11

收藏

电缆绝缘材料的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

时间:2021-10-18      阅读:5453

绝缘材料的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

1.介电常数的定义
介电常数(K)可形象地描绘成极化出现时聚合物链内原子层的反应 [把极化视作分子链对外加电场的表观响应(如移动或位移)]K值与极化聚合物移动无关,但与其电容有关,它是绝缘材料存储电能能力的一种测量量值。作为极性官能团移动的结果之一,电能被存储起来。介电常数是绝缘聚合物中存储电能与(同尺寸)真空存储电能的比例。

  介电常数与聚合物结构密切相关。聚合物绝缘材料(如聚乙烯)中少量的偶极子区域会存储微小电能,K值也很小。当聚合物中存在极性键(注:在化合物分子中,不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由于两个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共用电子必然偏向吸引电子能力较强的原子一方,因而吸引电子能力较弱的原子一方相对的显正电性,这样的共价键叫做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时,K值会变大。包含偶极子(注:假若,一个分子内的几个原子的电负性差异很大,电负性较大的原子会吸引电子更接近自己,因而使得所占据区域变得更具负性;另外电负性较小的原子的区域会变得更具正性。这样,就形成了电偶极子)的聚合物(如包含乙酸乙烯酯或丙烯酸乙酯的乙烯共聚物)比聚乙烯(或XLPE)可存储更多的电能,介电常数值也更大。极性显著的聚合物介电常数更高;例如聚酰胺类材料[尼龙或海帕伦(氯磺化聚乙烯)]K值随频率变化,在频率为50~60Hz时数值较小。介电常数是一个比例(聚合物与等尺寸真空存储的电荷之比),没有单位,只是一个无量纲数值。

  2.介电常数的测试程序和影响K值的因素

介电常数测试程序可参考ASTM-D150IEC60260。本质上,测试对象是一个置于两个金属平板电极之间的绝缘材料样品,并施加一定电压。样品尺寸参见相关程序规定,样品须平整[应大于测量圆形电极的直径50mm2in]。第二个电压施加在不含样品的两个电极之间。上述两个测量值之比即为介电常数。介电常数是介电材料电容与同尺寸空气电容之比。由于绝缘材料的介电常数值大于真空,因此不管聚合物绝缘的种类,K值都大于1。室温下聚合物的介电常数一般为2~10;数值越低,对应的介质损耗越小。介电常数与温度有关,也与测试频率(相关性弱于前者)有关。测试频率一般在60~1000Hz之间。各种常见绝缘材料的介电常数见表6-1。不同密度(结晶度)聚乙烯的K值存在微小差异;密度增加,K值略有增大,但差异很小。

  基于上述原理,随着聚烯烃绝缘电缆的老化和氧化(如形成水树),其K值会略微增加。

  3.介质损耗

  从上节的讨论中可以看出,电缆绝缘类似电容。在交流电场下,多数电容会损失部分电能。每个周期内,绝缘体消耗能量与存储能量的比率称为损耗因数,或者(绝缘系统承受正弦交变电场时的损耗角正切)。这种能量损耗转化成热量,因此损耗因数可作为衡量绝缘效率的参量。

  损耗也可用功率因数表示,它是损耗角的正弦值。功率因数与损耗因数不同,但<0.1时,两者的数值很接近。低损耗绝缘与此类似,一般总是小于0.1(因此两个因数的数值差异可以忽略)。随着损耗增加,和的差异变大。


上一篇: 电缆电气参数综述 下一篇: 电缆的导体标准
提示

请选择您要拨打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