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沪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仪表网免费11

收藏

血清是Z常用的ELISA试剂盒标本

时间:2015-09-07      阅读:520

    ELISA试剂盒检测中血浆一般可视为与血清同等的标本,标本中干扰性物质是引起检测后结果偏高或偏低的主要原因,干扰性物质分为内源性物质和外源性物质两大类:

1.内源性物质:常见的干扰物质有:类风湿因子、补体、嗜异性抗体、嗜靶抗原自身抗体、医源性诱导的抗鼠Ig (s)抗体、交叉反应物质和其它物质等。 

1)类风湿因子 :血清中IgMIgG型类风湿因子(RF)在ELISA试剂盒检测中,可与ELISA试剂盒系统中的捕获抗体及酶标记二抗的FC段直接结合,从而导致检测OD值偏高。
2)补体 ELISA试剂盒系统中固相一抗和标记二抗过程中,抗体分子发生变构,其FC段的补体C1q分子结合位点被暴露出来,使C1q 可以将二者连接起来,从而造成检测OD值偏高。

3)嗜异性抗体:人类血清中含有能与啮齿类动物(如鼠等)Ig (s) 结合的天然嗜异性抗体,可将ELISA试剂盒系统中一抗和二抗连接起来,也能造成检测OD值偏高。
此外血清中嗜靶抗原自身抗体、医源性诱导的抗鼠Ig (s)抗体、交叉反应物质及血清中脂质过高、*、血红蛋白及血液粘度过大等,均对ELISA试剂盒测定结果有干扰作用。
2.外源性物质:外源性物质常常是由于用于ELISA试剂盒测定的血标本的采集、贮存等不当所致。如标本溶血、标本被细菌污染、标本贮存过久、标本凝集 不全和*中添加物等影响。 

1)标本溶血 :由于各种人为原因引起的标本溶血,均可因红细胞破坏溶解时释放出大量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的血红蛋白,在以辣根过氧化物酶为标记的ELISA试剂盒测定中,会导致非特异性显色,干扰测定结果。

2)标本受细菌污染 :因菌体中可能含有内源性辣根过氧化物酶,因此,被细菌污染的标本同溶血标本一样,亦可产生非特异性显色而干扰测定结果。 

上一篇: ELISA实验方法操作标准,加血清样本及反应试剂 下一篇: 我公司elisa试剂盒质量的四大特征
提示

仪表网采购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