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污染物及其危害
时间:2021-08-17 阅读:288
水,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是所有生命的基本构建板块,除了解渴和保持健康之外,对创造就业机会还是支持经济、社会和人类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我国淡水资源总量较多,但按人口、耕地平均占有水平很低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我国淡水资源问题比较严重,尽管我国河川径流总量居第六位,但是由于我国国土辽阔,人口众多,人均和亩均占有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淡水资源污染波及全国。如果从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上说,中国缺水主要是指北方区域的话,那么,淡水资源的污染却是一个具有全国性的问题。而且,越是丰水区和大城市,越是人口密集地区,往往污染越是严重。
废水是指居民活动过程中排出的水及径流雨水的总称。它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初雨径流入排水管渠等其它无用水,一般指经过一定技术处理后不能再循环利用或者一级污染后制纯处理难度达不到一定标准的水。
废水处理(wastewatertreatmentmethods)就是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对废水进行处理,使废水净化,减少污染,以达到废水回收、复用,充分利用水资源。
废水污染物性质及危害:
1.固体污染物
水中固体污染物质的存在形态有悬浮状态、胶体状态和溶解状态三种。呈悬浮状态的物质通常称为悬浮物,是指粒径大于100nm的杂质,这种杂质造成水质显著混浊。其中颗粒较重的多数是泥沙类的无机物,以悬浮状态存在于水中,在静置时会自行沉降。颗粒较轻的多动植物而产生的有机物质,浮在水面上。悬浮物还包括浮游生物(如蓝藻类、硅藻类)微生物。
大量悬浮物排入水体中,造成外观恶化、混浊度升高,改变水的颜色。悬浮物沉于河底淤积河道,危害水体底栖生物的繁殖,影响渔业生产;沉积于灌溉的农田,则会堵塞土壤孔隙,影响通风,不利于作物生长。
2.有机污染物
指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等形式存在的天然有机物质及某些其它可生物降解人工合成的有机物质。这些有机物质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和一部分工业废水。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体后,使水体中的物质组成发生了变化,破坏了原有的物质平衡状态。在有氧即溶解氧水平较高的情况下,排入水体的有机污染物质,通过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反应,而被分离和分解,使水体基本或*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
如果排入到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质含量较高,大量消耗了水中的溶解氧,水也就失去了自我净化能力。这时有机污染物便转入厌氧状态,产生H2S、甲烷气等还原性气体,使水中动植物大量死亡,而且可使水体变黑变混,发生恶臭,严重污染地球生态环境。水中的有机物始终是造成水体污染严重的污染物,它是水变质、变黑、发臭的主要罪魁祸首。
3.油类污染物
油类污染物主要来自含油废水,当水体含油量达0.01mg/L可使鱼肉带有一种特殊的油腻气味而不能食用。水体中的油量稍多时,在水面上形成一层油膜,使大气与水面隔绝,破坏了正常的充氧条件,导致水体缺氧。
油膜还能附着于鱼鳃上,使鱼类窒息而死;当鱼类产卵期,在含有油类污染物质废水中孵化的鱼苗,多数为畸形,生命力低下,易于死亡。含油污染物对植物也有影响,妨碍通气和光合作用,使水稻蔬菜等农作物大量减产,甚至绝收。含有油类污染物的废水进入海洋后,造成的危害很为严重,不仅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降低海洋的自我净化能力,而且影响海滨环境。
4.有毒污染物
废水中的有毒污染物主要指无机化学毒物、有机化学毒物和放谢性物质。无机化学毒物主要指重金属及其化合物。大多数重金属离子及其化合物易于被水中悬浮颗粒所吸附,而沉淀于水底的沉积层中,长期污染水体。
某些重金属及其化合物在鱼类及水生生物体内以及农作物组织内沉积,富集而造成危害。人通过饮用或食物链的作用,使重金属在体内累积富集而中毒,甚至导致死亡。有机化学毒物,主要是指酚、苯、硝基物、有机农药、多氯联苯、多环芳烃、合成洗涤剂等。
5.生物污染物
指废水中含有的有害微生物。生活废水、制革废水、废水中都含有相当数量的有害微生物,如病原菌、病毒及寄生性虫卵等。它们在水中会使有机物、发臭,是引起水质恶化的罪魁祸首。
对人和动植物也会引起病害,影响健康和正常的生命活动,严重时会造成死亡。特别是在当今地球生态环境恶变的条件下,给有害微生物也产生了适宜的生存环境,助长了有害微生物的蔓延,整个地球特别是水生态环境受有害微生物的控制,这是水域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