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及实验
时间:2010-08-03 阅读:868
课程编码:BJ27115
学分:4
总学时:94(理论58,实验36)
开设学期:第5学期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化学、应用化学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
一、教学目的、任务及要求
目的与任务:仪器分析是分析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方向,是化学和相关专业的必修基础课之一,是测定物质的化学组成、状态、结构和进行科学研究与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常用仪器分析方法,并初步具有应用此类方法解决相应问题的能力。
基本要求: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各类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以及其他仪器分析方法等。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各类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结构及其重要组成部分、特点及应用,能根据样品性质和分析任务选择合适的分析仪器及分析方法。要求学生了解仪器分析发展的前沿动态和趋势。
二、教学内容及时数分配(94)
(一)理论课教学内容及时数(54 + 4学时研究课)
*章 绪论 (1)
仪器分析的内容和分类;仪器分析方法的特点;仪器分析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6)
1. 光学分析方法导论
1. 原子发射光谱法基本原理
2. 原子发射光谱仪(光源;分光器;检测器)
3. 分析方法(定性分析;半定量分析;定量分析:赛伯-罗马钦公式,内标法,摄谱法定量简介;光电法定量分析)
第三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4)
1.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2. 原子吸收光谱仪(锐线光源;火焰原子化器;非火焰原子化器;单色仪及检测系统)
3. 干扰及其背景消除方法(非光谱干扰;光谱干扰)
4.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特点和应用
*5. 原子荧光光谱法简介
第四章 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法(5)
1. 分子光谱概述(分子光谱的产生;分子光谱的类型)
2. 紫外吸收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无机化合物的电子跃迁类型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有机化合物的电子跃迁类型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结构与主要部件;仪器类型:单光束、双光束、双波长分光光度计)
4. 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的特点与应用(有机化合物的鉴定;定量分析方法)
第五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4)
1. 红外吸收光谱法原理(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双原子分子的简谐振动;多原子分子的振动;基团频率与振动的关系)
2. 红外吸收光谱的特征吸收频率及其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3. 红外吸收光谱仪(色散型红外分光光度计;傅里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
4. 红外吸收光谱图谱解析方法
5. 定量分析方法
第六章 分子发光分析(3)
1.介绍各种发光分析的概念、荧光及磷光产生过程。
2.重点讲述各种去活化过程、影响荧(磷)光强度的因素、分子荧光的特点。
3.荧光分析仪。
第七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4)
1.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原子核的自旋;核的共振;弛豫现象)
2. 核磁共振波谱仪(结构及主要部件;连续波核磁共振波谱仪;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波谱仪)
3. 核磁共振波谱与有机化合物结构间的关系(化学位移;偶合常数;积分曲线)
4. 核磁共振波谱的应用
第八章 质谱法(4)
1. 质谱法基本原理和仪器(离子源:电子、化学、火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量分析器;检测器;质谱仪器分类和特点)
2. 离子峰主要类型(分子离子峰;同位素离子峰;碎片离子峰;亚稳离子峰及其它)
3. 裂解规律
4. 图谱解析及其应用示例
第九章 电位分析法(5)
1. 电化学分析引论
2. 基本原理(电极电位与浓度的关系)
3. 溶液pH 值测定(玻璃电极的响应机理;pH 值的测定方法)
4. 离子选择电极(离子选择电极的种类;离子选择电极的特性参数)
5. 测定离子活度的方法与仪器(工作曲线法;标准加入法;格氏作图法;离子计)
6. 离子选择电极的特点和应用
7. 电位滴定
第十章 电解和库仑分析法(2)
1. 基本原理(分解电位与过电位;电解时离子的析出次序及*程度)
2. 电重量法(恒电流电解及其装置;恒电位电解及其装置;电重量法的应用)
3. 库仑分析法(法拉第定律;恒电位库仑分析;库仑计;恒电流库仑滴定;库仑分析的特点和应用)
第十一章 伏安法和极谱法(4)
1. 基本原理(伏安法和极谱法;直流极谱装置;电解条件的特殊性; 极谱波( I-φ 曲线的形成过程)
2. 扩散电流(扩散电流公式及其影响因素)
3. 干扰电流及其消除方法(残余电流;迁移电流;极谱极大;氧波和氢波)
4. 极谱波方程式
5. 极谱定量分析(极谱波高的测量方法;极谱定量分析方法)
6. 线性扫描伏安法和循环伏安法
7. 方波极谱
8. 脉冲极谱
9. 溶出伏安法
10. 极谱催化波
* 11. 电化学分析的新方法(化学修饰电极、超微电极)
第十二章 色谱法原理(4)
1. 色谱法分类
2. 色谱法的流出曲线和有关术语
3. 基本理论
4. 分离度
第十三章 气相色谱法(4)
1. 气相色谱法的流程和气相色谱仪
2. 操作条件的选择(如载体、固定相、温度等的选择)
3. 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定性分析:保留值、相对保留值、保留指数、GC-MS;定量分析:归一化法、外标法和内标法)
4. 毛细管色谱法
第十四章 液相色谱法(4)
1. 液相色谱法的特点
2. 液相色谱仪
3. 液相色谱法的分离方式(液固色谱;液液色谱;键合相色谱;离子交换色谱;离子对色谱;尺寸排阻色谱)
4. 色谱方法的选择
*5. 新的色谱方法简介(毛细管电泳、超临界色谱、薄层色谱)
(二)实践课教学内容及时数(36)
1. 邻二氮菲测定微量铁的条件试验及工业盐酸中全铁的测定(3)
2. 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双组分混合物(3)
3. 苯甲酸的红外吸收光谱分析—KBr晶体压片法制样(3)
4. 芘的荧光光谱测定(3)
5.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中的钙(3)
6. 离子选择性电极电位法测定水中的氟(3)
7. 电位滴定法测定混合碱(3)
8. 库仑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3)
9. 汞膜电极阳极溶出伏安法法同时测定铅和镉(3)
10.循环伏安法研究铁氰化钾和维生素C的电极过程(3)
11. 气相色谱-质谱法定量测定可乐中的*(3)
12. 反相液相色谱法分离芳香烃(3)
三、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推荐教材:朱明华编,仪器分析(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主要参考书目:
方惠群等编,仪器分析原理(第二版),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北京大学化学系编,《基础仪器分析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武汉大学化学系编,仪器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赵文宽等编,仪器分析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仪器分析及实验
课程编码:XZ27324、XZ27426
学分:3
总学时:66(理论42,实验24)
开设学期:第5学期
课程类别:专业限选课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生物技术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
一、教学目的、任务及要求
目的与任务:仪器分析是分析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方向,是测定物质的化学组成、状态、结构和进行科学研究与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常用仪器分析方法,并初步具有应用此类方法解决相应问题的能力。
基本要求: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各类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以及其他仪器分析方法等。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各类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结构及其重要组成部分、特点及应用,能根据样品性质和分析任务选择合适的分析仪器及分析方法。
二、教学内容及时数分配(66)
(一)理论课教学内容及时数(42)
*章 绪论 (1)
仪器分析的内容和分类;仪器分析方法的特点;仪器分析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3)
1. 光学分析方法导论
1. 原子发射光谱法基本原理
2. 原子发射光谱仪(光源;分光器;检测器)
3. 分析方法(定性分析;半定量分析;定量分析:赛伯-罗马钦公式,内标法,摄谱法定量简介;光电法定量分析)
第三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2)
1.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2. 原子吸收光谱仪(锐线光源;火焰原子化器;非火焰原子化器;单色仪及检测系统)
3. 干扰及其背景消除方法(非光谱干扰;光谱干扰)
4.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特点和应用
*5. 原子荧光光谱法简介
第四章 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法(4)
1. 分子光谱概述(分子光谱的产生;分子光谱的类型)
2. 紫外吸收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无机化合物的电子跃迁类型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有机化合物的电子跃迁类型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结构与主要部件;仪器类型:单光束、双光束、双波长分光光度计)
4. 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的特点与应用(有机化合物的鉴定;定量分析方法)
第五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3)
1. 红外吸收光谱法原理(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双原子分子的简谐振动;多原子分子的振动;基团频率与振动的关系)
2. 红外吸收光谱的特征吸收频率及其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3. 红外吸收光谱仪(色散型红外分光光度计;傅里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
4. 红外吸收光谱图谱解析方法
5. 定量分析方法
第六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3)
1.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原子核的自旋;核的共振;弛豫现象)
2. 核磁共振波谱仪(结构及主要部件;连续波核磁共振波谱仪;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波谱仪)
3. 核磁共振波谱与有机化合物结构间的关系(化学位移;偶合常数;积分曲线)
4. 核磁共振波谱的应用
第七章 质谱法(3)
1. 质谱法基本原理和仪器(离子源:电子、化学、火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量分析器;检测器;质谱仪器分类和特点)
2. 离子峰主要类型(分子离子峰;同位素离子峰;碎片离子峰;亚稳离子峰及其它)
3. 裂解规律
4. 图谱解析及其应用示例
第八章 电位分析法(5)
1. 电化学分析引论
2. 基本原理(电极电位与浓度的关系)
3. 溶液pH 值测定(玻璃电极的响应机理;pH 值的测定方法)
4 离子选择电极(离子选择电极的种类;离子选择电极的特性参数)
5. 测定离子活度的方法与仪器(工作曲线法;标准加入法;格氏作图法;离子计)
6. 离子选择电极的特点和应用
7. 电位滴定
第九章 电解和库仑分析法(2)
1. 基本原理(分解电位与过电位;电解时离子的析出次序及*程度)
2. 电重量法(恒电流电解及其装置;恒电位电解及其装置;电重量法的应用)
3. 库仑分析法(法拉第定律;恒电位库仑分析;库仑计;恒电流库仑滴定;库仑分析的特点和应用)
第十章 伏安法和极谱法(3)
1. 基本原理(伏安法和极谱法;直流极谱装置;电解条件的特殊性; 极谱波( I-φ 曲线的形成过程)
2. 扩散电流(扩散电流公式及其影响因素)
3. 干扰电流及其消除方法(残余电流;迁移电流;极谱极大;氧波和氢波)
4. 极谱波方程式
5. 极谱定量分析(极谱波高的测量方法;极谱定量分析方法)
6. 线性扫描伏安法和循环伏安法
7. 方波极谱
8. 脉冲极谱
9. 溶出伏安法
10. 极谱催化波
* 11. 电化学分析的新方法(化学修饰电极、超微电极)
第十一章 色谱法原理(3)
1. 色谱法分类
2. 色谱法的流出曲线和有关术语
3. 基本理论
4. 分离度
第十二章 气相色谱法(4)
1. 气相色谱法的流程和气相色谱仪
2. 操作条件的选择(如载体、固定相、温度等的选择)
3. 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定性分析:保留值、相对保留值、保留指数、GC-MS;定量分析:归一化法、外标法和内标法)
4. 毛细管色谱法
第十三章 液相色谱法(3)
1. 液相色谱法的特点
2. 液相色谱仪
3. 液相色谱法的分离方式(液固色谱;液液色谱;键合相色谱;离子交换色谱;离子对色谱;尺寸排阻色谱)
4. 色谱方法的选择
*5. 新的色谱方法简介(毛细管电泳、超临界色谱、薄层色谱)
(二)实践课教学内容及时数(24)
1. 邻二氮菲测定微量铁的条件试验及工业盐酸中全铁的测定(3)
2. 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双组分混合物(3)
3. 苯甲酸的红外吸收光谱分析—KBr晶体压片法制样(3)
4.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中的钙(3)
5. 离子选择性电极电位法测定水中的氟(3)
6. 库仑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3)
7. 气相色谱-质谱法定量测定可乐中的*(3)
8. 反相液相色谱法分离芳香烃(3)
三、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推荐教材:朱明华编,仪器分析(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主要参考书目:
1.方惠群等编,仪器分析原理(第二版),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北京大学化学系编,《基础仪器分析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武汉大学化学系编,仪器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赵文宽等编,仪器分析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