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inar预告】类器官、器官芯片、3D细胞球、2D细胞的区别和优势介绍
时间:2024-08-21 阅读:112
类器官作为一种体外小型器官模型,不仅加深了我们在组织/器官发育和再生医学方面的理解,也为疾病模型的构建及药物筛选提供了重要的平台。短短十几年时间,已经有包括肠道、脑、肝、肾、肺在内的多种类器官被构建出来。考虑到2D培养细胞在细胞间连接、微环境等方面与真实生理和病理状况存在较大差异,而模式动物与人类在基因组学、新陈代谢和免疫构成上也不尽相同,导致很多基础生命科学研究及药物测试等都无法在以上模型得到令人满意的结论,类器官为弥补这一空白提供了契机。另外,自肿瘤患者分离的原代细胞经体外3D培养形成的肿瘤细胞球(肿瘤类器官)也在药物筛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除此以外,为更好模拟人体生理和微环境,结合组织培养方法和微流控技术的器官芯片则提供了一个体外器官模型思路。但是,作为一种新兴的实验方法,3D培养的类器官或器官芯片相对于传统的2D培养细胞模型或动物模型有哪些优势,又在检测技术等方面存在哪些不足,而现有的解决方案都有哪些是需要我们更多去了解的。因此,本次讲座将围绕类器官、器官芯片、3D细胞球和2D培养细胞的区别及优劣势做介绍,以期为我们后续的科研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思路。
扫码二维码报名参会
讲师介绍:
安淼,北京大学理学硕士,现担任Molecular Devices 公司华南区应用科学家,负责高内涵成像产品线及酶标仪产品线的售前、售后技术支持工作,拥有5年高通量检测相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