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
代理商厂商性质
所在地
RhizoTron®根系表型高光谱成像分析系统
面议FluorTron®多功能高光谱成像分析技术——解码生物荧光
面议PhenoTron®-HSI多功能高光谱成像分析系统
面议WIRIS Enterprise红外热成像测量系统
面议iFL便携式光合-荧光复合测量系统
面议FluorCam多功能植物效率分析系统
面议PhenoTron®复式智能LED光源培养与光谱成像分析平台
面议PhenoTron®-HSI种质资源高光谱成像分析系统
面议FluorCam便携式光合测量-荧光成像系统
面议PhenoTron®种子活力综合检测系统
面议三合一超高分辨率多光谱相机Altum-PT
面议易科泰UV-MCF生物荧光高光谱成像分析系统
面议MS GAS-100气体分析质谱仪用于对气体和挥发物质,包括同位素、溶剂和可挥发有机物进行复杂的精确分析。
系统组成:
质谱分析模块:由开放/封闭版电子碰撞离子源,两个独立灯丝和一个四级质朴分析器组成。质量范围分为1-100、1-200和1-300 amu。系统中应用两种检测器:
法拉第检测器:灵敏度低于10ppm
次级电子倍增检测器(SEM):灵敏度低于100ppb
高效真空泵系统:真空室内置加热元件;汽水分离模块;双泵抽真空模块,包括前级隔膜泵和涡轮分子泵。恒温加热元件可以去除真空室中的杂质。汽水分离模块中的电子控制斯特林制冷器可以高效抑制水分子背景,从而显著提高离子源寿命。这一模块可以连续运行数周。温度可以由用户自定义,从而监测特定的挥发物质,如乙醇等。
进样单元:模块化设计,可互换渗透膜探头或针阀进样器。渗透膜探头允许溶解物质通过,既可以测量液态样品,也可以测量环境气体。针阀进样器适用于直接测量气态样品中的挥发物质。
真空压传感器:测量真空室中的总压力和进样单元中的压力,确保不会损坏质谱分析器。
集成触屏监控器:可手动控制加热/制冷温度,开闭进样器、分流阀和安全阀。可通过预设程序进行自动测量。
控制软件:操作设定质谱仪、获取测量数据、编写用户自定义测量程序用于测量特定的物质。
应用领域:
气体和液体样品的气体交换,如藻类光合作用(CO2、O2)、生物燃料研究(H2、乙醇、烃类)
一台仪器即可进行多种气体和挥发物质的*监测
两种进样单元,即可测量气体也可测量液体
模块进样设计,多种接口可选,可以进行整株植物或细胞悬液的气体交换分析
固氮生物研究(N2)
18O2标记光呼吸研究
同位素分布分析
气体污染研究(CH4,H2S,NOx,SO2,CS2,CO等)
水污染研究(可溶性有害气体、挥发性有机物等)
技术参数:
分析气体种类:
气体:CO2、O2、H2、N2、C2H4、CH4、H2S、NOx、SO2、CS2、CO等
挥发性有机物:乙醇、烃类、苯、甲苯、丙酮等
质谱分析器:残余气体分析器(RGA)
质量范围:1-100 amu、1-200 amu、1-300 amu
离子源:开放式电子碰撞离子源,两个独立灯丝(灯丝材料:yttriated iridium)
检测器:
法拉第检测器:灵敏度<10ppm
次级电子倍增检测器(SEM):灵敏度<100ppb
响应时间:<20秒
真空系统:前级隔膜泵和涡轮分子泵
进样器:渗透膜探头(PDMS
加热系统:100W恒温加热元件,温度100℃
制冷系统:电子控制内置冷水冷冻阱,*温度-80℃
压力传感器:高真空压传感器用于测量真空室中总压力;进样器压力传感器用于保护质谱分析器
触控屏:系统控制并显示实际读数
BIOS:可升级固件
通讯端口:千兆以太网,TCP/IP协议
外部工作站:预装软件,操作设定质谱仪、获取测量数据、编写用户自定义测量程序用于测量特定的物质
尺寸:54.5×72×45.5cm
重量:65kg
供电:110-230V交流电
应用案例:
配合FMT150藻类培养与在线监测系统测量蓝藻Synechocystis 6803光补偿点(测量O2)。
配合测量室和FluorCam便携式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测量整株番茄的光合作用(测量CO2),同时与Li6400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可见MS GAS-100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要远远高于Li6400。
产地:欧洲
参考文献:
1.Zavřel T. et al, 2016, A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ethylene production in the recombinant cyanobacterium Synechocystis sp. PCC 6803 harboring the ethylene-forming enzyme by membrane inlet mass spectrometry.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2:142-151
2.Zavřel T., Červený J., Knoop H., Steuer R., 2016, Optimizing cyanobacterial product synthesis: Meeting the challenges. Bioengineered, 7(6): 490-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