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

仪表网免费7

收藏

劳模英姿

时间:2018-10-06      阅读:476

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国力是否强盛的标志,而自动化仪表和控制系统,则是检验装备业水平高低的标尺。为了赶超*发达国家,在我国仪器仪表工业的重要基地——上海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有一个劳模群体,他们以自己的不懈努力和追求,为我国自动化控制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展示了几代仪表人的风采。

陈凯,是这个劳模群体中的代表。1989年,大学毕业的陈凯为了专业对口,成为班里为数不多选择到国企就业的人。18年间,始终坚信理想在岗位,事业在本职。他瞄准*进技术,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不间断地搞国产化,技术创新所创造的经济效益逾3000万元。如今,陈凯在岗位中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成了技术,专业造诣高的我国新一代工业控制系统的中青年科技专家。

自主创新,提升中国自动化控制水平,是陈凯的坚定追求。1993年,陈凯与同事们次参与上海的外高桥项目,负责DCS控制系统画面生存工程等的开发。这是公司次与美国合作的项目,能不能完成有关控制系统画面生存工程的设计?能不能打好DCS公司进入电厂的仗?陈凯和同事们将使命责任感化为多学习,多思考。他想:如果今后每接到一个项目,都要重新设计一个画面,不仅影响进度,而且还不能确保质量。能不能改进一下?思路一打开,他坚持进行整体设计,运用,数字量,模拟量的控制逻辑,确保画面既成整体规模,又可以规范操作,经过创造性设计和连续实验,终于开发成功了自身特色的控制系统画面。这一具有开创性的画面生成系统,也成了当时美方参照的样本。

1998年,公司承接了铜陵电厂30万千瓦机组的新项目,其中自动化控制系统要采取美国MCS公司九十年代末的技术。对此,公司一方面派2名软件工程师到美国学习,另一方面和美方商谈技术转让问题。美方态度强硬,*:18万美元。美方以为,没有了这个自动控制软件包,铜陵电厂的1000多万的项目就成了空话。关键时刻,陈凯站了出来,他凭着自己从事自动控制技术研究的深厚功底,以及对产品的深入了解,花了整整20天的时间,硬是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它不仅适合中国国情,而且赶超*水平。一下子为公司节约了18万美元的转让费。事后,美方十分惊讶,十分佩服,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表示对自动控制软件包非常感兴趣,提出购买这套软件包。

有技术才有实力,有实力才有底气。这个劳模群体把国企当作自己的发展舞台,把中国自动化控制事业作为自己的毕业使命,在光荣而艰难的道路上孜孜以求,锲而不舍。他们中有老劳模郁宝伦,曾参与我国代国产控制系统的研发,退休多年至今仍研究技术难题;有呕心沥血、英年早逝的劳模韩光平,临上*前,他仍挂着手中的项目,把对项目方案的后思考交到组织手中;有致力于国产化推广的劳模曹洪元,培训用户满天下……

下一篇:许大庆总经理再次当选上海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理事长
提示

仪表网采购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