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苏州医工所缪鹏课题组开发出一种新型高灵敏miRNA传感器

2024/10/15 11:58:47    11297
来源: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摘要:近期,苏州医工所缪鹏课题组通过环张力促进的叠氮-炔环加成反应(SPAAC)辅助三维DNA纳米结构的调控,并进一步开发了新型的miRNA检测方法。
  【仪表网 研发快讯】微小核糖核酸(miRNA)是一类短链非编码RNA,在基因调控中发挥一系列关键作用。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Victor Ambros和Gary Ruvkun,以表彰他们发现了miRNA及其在转录后基因调控中的作用。研究表明,异常的miRNA表达往往是由多种癌症类型的基因畸变引起的,并通过靶基因表达的失调在癌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因此,许多miRNA与肿瘤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包括细胞增殖、侵袭等。miRNA诊断模型的建立有助于早期检测多种高风险的癌前病变。
 
  近期,苏州医工所缪鹏课题组通过环张力促进的叠氮-炔环加成反应(SPAAC)辅助三维DNA纳米结构的调控,并进一步开发了新型的miRNA检测方法(图1)。首先设计了5条单链DNA用于组装DNA截锥体纳米结构。通过序列末端巯基修饰可将其底部牢固地结合在金电极表面;其顶端序列与目标miRNA序列结合并被双链特异性核酸酶(DSN)降解,进而激活该纳米结构的三条侧链与P1进行SPAAC反应。SPAAC是一种无金属无酶辅助的叠氮化物和环辛基类炔烃之间的点击反应,具有高选择性和生物正交特性,因此非常适合在DNA纳米结构的离散位点上进行连接反应。生成的三条长单链自发折叠为茎环结构,缩短了P1末端修饰的二茂铁与电极之间的距离,有效提升了电化学响应(图2)。该传感器利用三维DNA纳米结构进行目标序列的高效分子识别,进一步利用酶促反应与SPAAC点击化学反应调控DNA纳米结构,实现电化学信号放大。该传感器具有极高的灵敏度,此外在生物样本测试中表现出高度的特异性和稳定性(图3),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图1 SPAAC辅助DNA纳米结构转换及DSN酶促信号放大示意图
 
图2 电极修饰的电化学表征及茎环结构信号增强效应
 
图3 基于三维DNA纳米结构转换及点击化学的miRNA电化学传感器性能结果
 
  相关结果已发表在Nano Letters上(中国科学院一区)。论文第一作者为硕士研究生王婷婷,通讯作者为缪鹏研究员。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272119)的资助。

全部评论

上一篇:深圳研究生院陈语谦提出用于晶体结构弛豫不确定性量化的深度生成模型

下一篇:北京大学朱瑞、龚旗煌团队与合作者综述反式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相关新闻
热门视频
相关产品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