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武汉市水务发展“十四五”规划解读

2022/3/30 9:58:58    21345
来源:武汉市水务局
摘要:近日,武汉市水务局公开《武汉市水务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全文,并对其进行解读如下。
  【仪表网 仪表文件】 导读:近日,武汉市水务局公开《武汉市水务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全文,并对其进行解读如下。
 
  武汉市人民政府近期研究批复《武汉市水务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武汉市水务局就《规划》的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编制背景
 
  “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武汉市以“四水共治”、“河湖长制”为抓手,不断推进水务事业持续发展,基本完成规划目标和21项指标,超额完成规划任务,防洪排涝能力大大提高,治污水成效显著,65条黑臭水体基本消除,供水实现城乡区域设施共建共享,水安全保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水务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水务系统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三个治理”、“三个治污”、“以水四定”、统筹“五水一岸”等关于治水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的攻坚阶段,也是武汉站在新起点锚定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总体定位,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关键五年,全市水务发展面临着新形势和新要求。
 
  二、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水重要指示,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坚持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结合,落实提高水安全综合保障能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打好碧水保卫战等要求,统筹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文化,建设安全水务、法治水务、智慧水务、创新水务、责任水务,强基础、补短板、破瓶颈、增后劲,变水患为水利、化水忧为水优,推进水务高质量发展,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现代水网,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努力打造世界滨水生态名城,为建设“三城”、“五心”现代化大武汉提供坚实水务保障。
 
  三、主要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统筹五水,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依托水系发育、湖泊密布、城水交融的特征,努力把水优势变为发展优势和竞争胜势,全市防洪、排涝、供水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水环境水生态得到明显改善,城乡水体综合功能稳步提升,水治理能力逐步完善,成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到2025年基本实现“江湖安澜、供优排畅、河湖健康、人水和谐”。到2035年全面建成幸福河湖、现代水网和世界滨水生态名城,基本实现水务现代化。
 
  (二)具体目标
 
  水安全——进一步提高城市综合防洪能力,强化监测预警预报手段,提升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水平,三级及以上堤防防洪标准达标率达到95%以上;继续推进排水防涝补短板建设,不断提高管网标准和能力,力争骨干排水防涝能力达到20年一遇以上水平,重点区域达到50年一遇,基本消除顽固渍水点,形成江湖安澜、蓄排并举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
 
  水环境——深入优化城乡污水系统布局,实现污水管网建设全覆盖,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BOD5)提升至80 mg/L;多举措开展河湖流域水环境治理,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升至70%,建成区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建成区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基本消除V类湖泊,形成控源截污、河湖健康的水环境治理体系。
 
  水生态——积极开展河湖水体生态修复工作,通过湖泊岸线治理与滨水生态廊道建设等措施,提升城市蓝绿空间占比,打造水城相融、蓝绿交织的生态宜居之城,主要河湖生态岸线比例超过90%,形成水清岸绿、生态美丽的水生态修复体系。
 
  水资源——严格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要求;围绕“城乡一体、一网分片、水源地优化、整体提质”对全市供水系统进行合理布局,形成多源联网、安全可靠的集中供水系统,自来水厂出厂水供水水质合格率中心城区达到99%以上,新城区达到95%以上;全面优化武汉市农田灌溉空间格局及服务功能,使农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1,形成多源互济、节水高效的水资源配置体系。
 
  水文化——以百里长江生态廊道为重点,充分利用武汉市江河湖泊资源,融合水文化与水利工程,打造特色的湖泊文化景观,强化水利风景区创建与品质提升,形成江风湖韵、城水交融的水文化传承体系。
 
  水治理——以保障水安全、完善水法治为重点,以水务信息化建设为手段,以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精准科学、依法智慧的水治理体系。
 
  四、主要框架和重点任务
 
  (一)总体结构
 
  规划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系统梳理总结了武汉市水务“十三五”规划执行情况,分析了水务发展当前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第二章提出了“十四五”规划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第三章到第四章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水务发展的重点任务;第五章为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二)重点任务
 
  《规划》共部署两大方面重点任务。
 
  1、全面推进“五水”统筹建设。
 
  保障水安全。优化调整汉口防洪保护圈和武湖、涨渡湖蓄滞洪区,加快杜家台蓄滞洪区安全建设,推进江河堤防、重点湖泊堤防、水库、大中型涵闸除险加固,加强山洪灾害易发区域防治,进一步提升城市防洪保障能力。实施港渠整治、干支次管网及泵站新改扩建;加强海绵设施建设和渍水点改造,加快超标排放系统建设,论证汉口地区深层排水隧道建设方案。
 
  治理水环境。以“三湖三河”、东沙湖、汉阳六湖为重点,深入推进全市16个子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快推进65个重点湖泊水质提升工作,全面提升河湖水质;探索河湖厂网岸一体化建管模式,推进污水处理与收集系统建设;加快推进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完善空白区管网建设,构建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体系,加强雨季溢流及面源污染控制,实现城镇污水系统提质增效。
 
  修复水生态。对黄孝河、机场河、巡司河等港渠以及汤逊湖、黄家湖等湖泊开展水生态系统修复与构建;完善中心城区水网连通工程,逐步开展远城区水网连通工程,构建全市河湖水系畅通格局;以新洲、蔡甸、江夏为试点,着力推动“水美乡村”建设;实施河湖生态岸线改造与景观绿道提升,强化驳岸的生态性、亲水性与共享性,提升民众幸福感。
 
  优化水资源。以水资源总量和强度双控为抓手,严格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要求,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围绕“一核两区、多轴多心”城乡空间体系,增加中心城区与新城区管网的互联互通,打造“双水源”城市;加强全市应急供水保障能力建设,形成“1湖5库”应急备用水源系统;优化供水系统布局,推进供水水厂新改扩建及升级改造、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开展优质饮用水试点;开展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建设,启动重点灌区水资源配置工程。
 
  彰显水文化。围绕“安全岸线、生态岸线、生活岸线、景观岸线”的目标,加快推进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建设,构建“水、岸、滩、城、人”和谐共生的连续开放亲水空间;强化水文化载体建设,建设东湖、南湖、后官湖等湖泊滨水生态空间,推进水利风景区建设;丰富水文化宣传模式,打造“武汉智慧水文化”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编制《武汉水务志》,利用新技术、新渠道面向社会公众广泛开展水文化传播活动。
 
  2、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依托城市防洪排涝、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配置和水文化传承五大总体布局,树立全生命周期理念,以保障水安全、完善水法治为重点,以水务信息化建设为手段,以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建设集“安全水务、法治水务、智慧水务、创新水务、责任水务”为一体的水治理体系,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原标题:武汉市水务发展“十四五”规划解读
 

全部评论

上一篇:上海市发布2022年度科学仪器领域项目申报指南

下一篇:山西省建立健全高校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机制的实施意见发布

相关新闻
热门视频
相关产品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