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为冬奥护航 这三所大学研发相关仪器设备上场

2022/2/22 16:18:57    21817
来源:仪表网
摘要:据悉,本次冬奥会除了中国健儿们的表现精彩非凡,中国科技的进步也值得喝彩!相关院校为冬奥会的顺利举行,提供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仪表网 仪表产业】导读:据悉,本次冬奥会除了中国健儿们的表现精彩非凡,中国科技的进步也值得喝彩!相关院校为冬奥会的顺利举行,提供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2月20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从2008年百年奥运梦圆,到2022年与奥林匹克运动再度携手,北京成为历史上首座“双奥之城”。过去16天,北京见证竞技体育的荣耀与梦想,凝聚人类社会的团结与友谊。
 
  中国克服疫情影响,为举办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会付出巨大努力,一流的比赛场馆设施,出色的组织服务工作,赢得了奥林匹克大家庭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中国代表团以9金4银2铜刷新了单届冬奥会获金牌数和奖牌数两项纪录,名列金牌榜第3位,创造了自1980年参加冬奥会以来的历史最好成绩。
 
  本次冬奥会除了中国健儿们的表现精彩非凡,中国科技的进步也值得喝彩!相关院校为冬奥会的顺利举行,提供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重庆大学:研发监测系统 随时为临时设施“体检”
 
  为保障冬奥会大规模临时设施的安全,重庆大学“科技冬奥”团队成员、土木工程学院刘纲教授研发了严寒山区复杂地形下大面积高容量临时设施安全运维监测系统。他在采访中称:“通过在临时设施上安装温度、湿度等环境传感器,以及振动、倾角、应变等结构响应传感器,实时监测临时看台的状态,随时对设施进行‘体检’”。
 
  浙江大学无线传感团队:“冰丝带”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罗尧治教授团队和邓华、袁行飞教授的无线传感团队为“冰丝带”超大跨度索网结构建设施工与运维保障提供了重要的科技力量。
 
  据罗尧治教授所说,该团队在“冰丝带”的整个建造过程中大约布置了1000多个传感器,对速滑馆的应力、位移、加速度、温度、风压、索力等六大类参数进行监测。“施工的过程中,千斤顶下面也有传感器,但是它们随着工程的进展要撤下来的,只能监测短时的数据,但我们的监测是全过程的。”罗尧治说。施工方评价说:“浙大的无线传感器就像一双双眼睛,紧紧‘盯’着工程的建设全过程。”
 
  武汉大学毛庆洲教授高分辨激光雷达团队
 
  国家速滑馆的冰场面积达到1.2万平方米,地下每隔10厘米就要布设一根制冰排管,武汉大学毛庆洲团队的工作就是在建设过程中,用高精度三维激光扫描测量建成区域,形成精度优于2mm的现场点云数据,分析制冰排管的高程和平行度,在密密麻麻的制冰排管中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依托这项技术成果,武汉大学与北京城建集团、深圳大学等单位共同申报的“国家速滑馆动态高精度施工测量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2021年度测绘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全部评论

上一篇:上海计量院完成上海市局委托的首个进口计量器具型式评价工作

下一篇:上海计量院完成上海市局委托进口计量器具型式评价工作

相关新闻
热门视频
相关产品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