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聚焦“双碳”与气候变化 助力遥感科技走近世界舞台

2021/12/21 15:12:54    24775
来源:仪表网
摘要:12月20日,由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组织编制的2021年度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报告正式发布。
  【仪表网 仪表产业】导读:12月20日,由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组织编制的2021年度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报告正式发布。本年度聚焦“全球陆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态势”“全球典型湖泊生态环境状况”“欧亚大陆草原生态状况”和“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与粮食安全形势” 4个专题开展遥感监测与分析。
 
  遥感监测是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监测的技术方法,主要有地面覆盖、大气、海洋和近地表状况等。遥感监测技术是通过航空或卫星等收集环境的电磁波信息对远离的环境目标进行监测识别环境质量状况的技术,它是一种先进的环境信息获取技术,在获取大面积同步和动态环境信息方面“快”而“全”。因此,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如大气、水质遥感监测,海洋油污染事故调查,城市热环境及水域热污染调查,城市绿地、景观和环境背景调查,生态环境调查监测等。
 
  从科技部当日召开的报告发布会上获悉,根据科技部总体部署,国家遥感中心联合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头组织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清华大学等国内优势科研力量,完成了2021年度报告的编制工作。编制过程中,注重吸收国家科技计划空天领域相关部门的研究成果,使用了包括风云、高分、资源、海洋等国产卫星数据及国外卫星数据,保障了年度报告工作的顺利开展。
 
  年度报告选题紧扣生态文明建设和全球环境治理主题,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社会普遍关切,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充分发挥遥感技术优势,同时考虑生态环境变化监测的周期性规律。
 
  年报未来将聚焦粮食安全、“双碳”目标与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全球性热点问题及冰冻圈、生态环境脆弱区等重点区域开展遥感监测与分析。目前已确定2022年两个专题是“北极冰雪与生态环境变化”和“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与粮食安全形势”。
 
  为了研究的需要,一般选择影像清晰、反差适中、时相好、各项指标均能符合要求、容易辨别地类地物的遥感影像数据。对于所获取的遥感影像数据,需要进行预处理才能正式使用。常用的Landsat TM影像在地面接收站即进行过较粗的辐射校正和几何校正,除高精度的定量应用外,TM影像一般只需要进行几何校正即可,校正后,进行图像增强处理、波段合成及图像拼接、裁剪处理,以期进一步发掘遥感影像的潜在信息,突出和显示目标物的所需专题特征信息。根据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光谱反映特征建立翻译标志,采用目视解译法识别影像的特征属性,并结合野外调查资料对影像进行监督分类,得到遥感分类图,比较各时相的遥感分类图,完成检测区的详细制图。
 
  据了解,科技部自2012年启动“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工作,截至今年已连续10年发布了29个专题报告。该项工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科学数据和决策支撑,是助力我国遥感科技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推动我国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具体举措和务实行动。
 
  资料来源:新华网、百科

全部评论

上一篇:加强监管 深化改革 2021年检测行业迎来新时期

下一篇:市场潜能大 中国3D打印产业规模逾百亿

相关新闻
热门视频
相关产品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