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北京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发布 仪器仪表获重点关注

2021/11/24 13:50:23    29639
来源:仪表网
摘要:支持挖掘一批服务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定制化科学仪器和设备,重点突破研发小型高端质谱、新一代光谱、真空获得仪器等关键技术。
  【仪表网 仪表文件】近日,北京市印发《“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以下称《规划》)。《规划》称,到202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形成,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到203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力、竞争力、辐射力全球领先,建成全球人才高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切实支撑好科技强国建设,更好向世界展示科技创新“中国贡献”。
 
  在突破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方面,《规划》指出,支持开展关键新材料“卡脖子”技术攻关。搭建硅基光电子、第三代半导体器件等重点领域共性技术平台,加速技术及产品研发进程。光电子板块围绕光传感、光电芯电、大功率激光器等方向材料制备、器件研制、模块开发等方面补短板。第三代半导体板块围绕碳化硅、氮化镓等高品质材料、器件、核心设备,打造高端产业链。碳基集成电路板块协同推进先导工艺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平台开发、三维集成电路技术研发,推动碳基集成电路实现产业化。
 
  支持开展通用型关键零部件研发。研发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高性能敏感器件、模拟芯片、单光子探测器、原子陀螺、增量式磁编码器、微量气体传感器、扭矩传感器、高精密减速器、电磁波探测器、光路控制元件等关键零部件。
 
  支持开展关键仪器设备研发。支持挖掘一批服务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定制化科学仪器和设备,重点突破研发小型高端质谱、新一代光谱、真空获得仪器等关键技术。
 
  在智能制造方面,《方案》指出,聚焦智能机器人、无人机和智能装备等,加大产业前沿及底层正向研发技术支持力度,形成“北京智造”品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制造产业创新策源地。智能机器人领域重点打造仿人和仿生机器人共性技术平台,加快医疗健康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仓储物流机器人等整机研发和关键技术突破,仿人机器人重点研究人体肌肉-骨骼刚柔耦合、多模式运动智能自主适应、双臂协同拟人化多任务作业等技术,研制刚柔机器人关节、智能仿生视觉-力觉感知单元、灵巧操作手臂等;仿生机器人重点研究仿生灵巧机构与结构设计、动态感知越障规划、多模步态生成与稳定控制等技术,研制柔性电驱关节、行走智能控制器、智能能量管理系统等;异构协同重点突破新型多机器人控制器、多传感器协同融合、多机器人智能核心控制等技术,实现异构、人-机混合多智能协同。无人机领域重点研究仿生飞行、多栖跨介质飞行、临近空间飞行、新能源高效动力与能量管理、动态场景感知与自主避让、群体作业与异构协同等关键技术。智能装备领域面向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电子信息、数控加工等行业,聚焦通用关键零部件、智能生产线、“黑灯工厂”以及协同制造等重点方向,推动高性能敏感器件、模拟芯片、数据融合、设备互联互通、工艺流程优化与控制等底层关键技术突破,以及数字孪生、边缘计算、系统协同控制等共性技术集成创新。科学仪器与传感器领域瞄准4D时间分辨超快电镜技术、光子超精密制造、智能微系统等领域开展协同攻关。
 
  在推动科技服务业跨越发展方面,《规划》指出,加快打造研发服务、科技咨询和检验检测支柱行业。吸引领军企业设立独立研发机构。推动科技咨询数字化发展,开展数据存储、分析、挖掘和可视化技术以及理论、模型、工具和方法研究。促进检验检测服务升级,开展计量、检验检测、品质试验方法及评价方法等研究,形成相关检测标准。
 
  在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水平方面,《规划》指出,加强城市安全发展科技支撑。提升水、电、油、气、热等系统智能化管理水平,推动城市生命线系统由集中化、大型化的中心放射式布局向分布式、微循环、多向联通的多节点网格化布局转变。加快综合风险评估、监测预警等关键环节技术开发,推广5G网络图像传输和处理技术、终端接收和网络视频技术,提升首都安全整体防控智能化水平。
 
  在强化碳减排碳中和科技创新方面,《规划》指出,针对区域性污染治理、环境质量改善及生态环境增容等过程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智能监测检测技术、精准计量控制技术、低碳资源化技术和智慧化管理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形成污染物全过程治理的新技术、新装备和新模式。

全部评论

上一篇:市监局有点忙:水气表首检合格标志、热计量标准实施...

下一篇:干货满满!带你看南京市“十四五”水务发展规划

相关新闻
热门视频
相关产品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