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万物互联网时代,传感器在“卡脖子”形势下如何逆袭?

2021/11/4 14:58:44    43304
来源:仪表网
摘要:在场专家及企业代表围绕智能传感技术、传感器与物联网发展趋势和机遇等,以创新视角共谋智能传感技术发展,为构建万物互联时代、助推大数据智能化发展建言献策。
  【仪表网 仪表深度】2021年11月2日,2021世界传感器大会分场活动之物联网与传感技术发展应用专场会议圆满举办。在场专家及企业代表围绕智能传感技术、传感器与物联网发展趋势和机遇等,以创新视角共谋智能传感技术发展,为构建万物互联时代、助推大数据智能化发展建言献策。
 
  在万物互联时代,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NB-IoT网络,形成了最为活跃的物联网应用市场。而物联网技术架构中最关键的是获取信息的感知技术,即传感器技术,它是构成物联网的基础。
 
  在我国现有的400多个物联网示范工程项目系统中,均大量使用了各种类型的感知技术和传感器产品。因此,物联网技术发展与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感器产业的发展。
 
  在全球信息技术跨界融合加速,万物互联的时代,传感器作为与外界环境交互的重要手段和感知信息的主要来源,被视为决定未来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与基础之一。
 
  传感器的种类繁多,大约有3万种以上。常见的传感器种类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液位传感器、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转矩传感器等。
 
  万物互联时代,传感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报告显示,我国于2012~2020年迎来传感器技术和产业快速发展期。我国传感器市场规模在2019年已超2000亿元;预计2021年,我国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达近3000亿元。
 
  然而,由于起步较晚,我国在传感器的关键行业,关键技术,高附加值应用上,国际品牌还处于垄断地位。业内人士表示,由于传感器门类众多,技术门槛不一,我国在常规的传感器方面有所布局,但高精度的传感器是短板,面临着“卡脖子”难题。
 
  首先,国内传感企业数量多,有超过1700家企业从事传感器生产研制,但规模都不大,小企业占70%以上,年产值过亿的传感器企业不超过10%,形成了大产业、小企业 、只有龙头、没有牵头的格局,上下游协同门槛高、成本高,产业发展尚未形成合力。
 
  其次,从物联网感知层来看,传感器数据采集及传输标准尚未统一,对于下游应用厂家,在传感器的选择使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也对行业应用平台在数据处理方面造成了一定困难。
 
  最后,在高端传感器方面,一是受国内生产制造水平所限,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不够;二是在技术攻关的时候,往往以主机牵头,传感器作为配角基本是拿来主义。
 
  当下,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开启,各式各样的传感器正在成为无处不在的神经元,对于传感器的需求也开始呈现爆发性的增长。
 
  国内传感器厂商,以小小的身躯,爬行在一条漫长的产业链上,前后被挤压,国产传感器活得相当艰辛。但是作为物联网及工业领域非常关键的核心零部件,在技术国产化大潮的今天,传感器突破“卡脖子”技术势在必行。

全部评论

上一篇:仪器仪表遭受寒潮“折磨” 保暖措施要做好

下一篇:政策市场双重驱动 国产电子测量仪器迎来进口替代新时机

相关新闻
热门视频
相关产品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