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网 仪表产业】9月7日11时0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遥四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光谱观测卫星(高分五号02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据了解,该星将全面提升我国大气、水体、陆地的高光谱观测能力,满足我国在环境综合监测等方面的迫切需求,为大气环境监测、水环境监测、生态环境监测以及环境监管等环境保护主体业务提供国产高光谱数据保障。
此次发射的高光谱观测卫星共装载了七台遥感仪器,包括可见短波红外高光谱相机、全谱段光谱成像仪、大气气溶胶多角度偏振探测仪、大气主要温室气体监测仪、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高精度偏振扫描仪和吸收性气溶胶探测仪。
其中四台大气监测载荷由安光所研制,分别是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EMI)、大气主要温室气体监测仪(GMI)、大气气溶胶多角度偏振探测仪(DPC)、高精度偏振扫描仪(POSP)。
其中,DPC-II、EMI-II和GMI-II为成熟产品,在充分继承了高分五号(01)星同型号产品成熟技术的同时,也在设计上进行了优化,提升了产品性能和可靠性。其中,DPC-II更是实现了与POSP的偏振交火功能。
而POSP为新研制产品,其探测目标为大气细颗粒物、气溶胶/云、水汽等,具有紫外至短波红外谱段的多个工作通道,具备多光谱的全偏振探测能力,提供大范围的气溶胶常规监测数据及细颗粒物反演基础输入数据,为空气质量监测与大尺度长期气候变化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四台大气监测载荷在轨工作期间,将为我国环境保护、监测、监管、应急、评价、规划,以及气候、环境变化及相互间关系研究的提供有力手段。
2018年5月,中国首颗高光谱分辨率大气环境观测卫星——高分五号成功发射。高分五号卫星配置6台有效载荷,其中3台由安光所研制,分别是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EMI)、大气主要温室气体监测仪(GMI)和大气气溶胶多角度偏振探测仪(DPC)。
卫星遥感监测作为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的新型手段,将大幅提高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能力,不断增强重点城市群和农村区域大气、水、自然生态等污染防治力度。
在卫星遥感监测方面,我国目前已初步建立起以风云、海洋、资源和环境系列卫星为主的民用遥感卫星体系,使我国具备了一定的大气环境监测能力,但还有不少局限性,在时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探测精度等方面均无法满足环境遥感监测的实际需要。
作为目前我国光谱分辨率最高的卫星,高光谱观测卫星的成功发射将进一步填补国产卫星无法有效探测区域大气污染气体的空白。
据了解,卫星发射入轨后,将在大气、水、自然生态等环境综合监测,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服务保障“PM2.5与O协同控制”等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中提供服务。
资料来源:中国环境APP,安光所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