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别让冰川化为地球的“眼泪” 碳中和或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2021/8/11 9:51:48    16686
来源:化工仪器网
摘要:8月9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通过并发布了第六次气候变化报告(AR6)。
  【仪表网 仪表产业】导读:8月9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通过并发布了第六次气候变化报告(AR6)。报告中指出,与工业化前的气温记录相比,目前全球平均升温约为1.1℃,并且在未来的20年里,升温程度可能会超过1.5摄氏度。报告中还提到,除非立即、迅速和大规模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否则,几乎不可能实现对升温的限制。而如果做最坏的打算,到 2100 年,升温可能达到5.7℃,因此产生的影响,例如海平面上升,在数百年甚至数千年内都将无法逆转。
 
  全球变暖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几乎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明白3件事:人类活动是导致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解决温室效应的关键是解决碳排放问题;应对温室效应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有时间问题。
 
  但即便如此,全球变暖在某种程度上依旧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一方面,尽管各国已经尽可能地引导大众以更加绿色低碳的方式进行生活,但是目前从工业生产到能源供给,碳排放速度以及排放量依旧没有办法得到全面的控制。而从AR6中给出的结论来看,如果我们不能从能源层面开始,在短时间内实现化石燃料向绿色清洁能源的转化,那么气候变化引发负面影响只会越来越严重。
 
  另一方面,尽管各国针对碳排放有了明确标准进行约束,但是如果我们从科研这个大方向来看,有一个问题却仍困扰我们——二氧化碳的处理。而这个问题甚至还可以牵涉到目前我国的一项重点工作——碳达峰、碳中和。
 
  所谓碳达峰,指的是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而碳中和指的是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即宏观下,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二氧化碳的去除量持平。理论上来说,碳达峰是碳中和的前置条件,而碳达峰的时间和峰值水平直接影响碳中和实现的时间和难度,达峰时间越早,峰值越低,实现碳中和的压力就越小。在这个长期的过程中,减排只是第一步,除此之外还要采取植树造林等必要举措,并且需要大力发展负碳排放技术和碳补偿技术等,提升抵消碳排放的能力,这里需要的技术投入以及科研成本都是难以预期的。
 
  那么就我国而言,面对全球变暖,整体局势又是如何呢?为了尽可能快地解决问题,我国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计划,而这个计划客观来说难度非常高。一方面,中国人口密度大,社会发展需求高,这也导致了我国本身就是碳排放大国;另一方面,我们给自己提出的目标里,基本没有预留缓冲空间,整个实施过程要面临全球经济社会能源变革,以及国内绿色低碳经济体系和新能源发展多重压力的影响。
 
  而实际上,从目前新能源交通工具的普及程度,以及新能源产品市场的交易情况来看,发展趋势距离预期还有一定差距。而这份差距主要还是在能源转型上。
 
  ?不过也有值得高兴的地方,目前,我国在风电、光伏、水电装机规模上有显著提升,交通运输领域减排也收获了一定突破,并且一系列的二氧化碳排放在线监测技术要求也陆续公开,这些对于后续加速产业布局有非常大的意义。
 
  而从全球发展的角度来看,目前已经有66个国家承诺实现碳中和目标,并且截至2020年5月,全球449个城市参与了零碳竞赛,部分国家更在今年年初初步实现了国家范围内的碳中和。总的来说,我们不能对全球变暖抱有侥幸心理,但这场与二氧化碳减排展开的时间竞速,我们尚且还有反超的机会。

全部评论

上一篇:药品包装设备行业发展加速下,亟待补齐短板

下一篇:广东制造业“十四五”规划发布 仪器仪表相关有这些

相关新闻
热门视频
相关产品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