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大气环境 这些仪器设备来助力
- 2021/8/4 11:51:09 20099
- 来源:化工仪器网
【仪表网 仪表产业】导读:2011年1月1日,伴随着《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开始实施,细颗粒物也就是PM2.5的概念被大众开始熟知,并且开始意识到PM2.5的危害。
伴随着《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修订、实施,我国开始了全面治理PM2.5的计划,大量的检测仪器被部署,监测点与监测网也不断被完善,PM2.5的治理也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收获了客观的成果。但即便如此,“500爆表、300严重污染”仍旧被经常提及,PM2.5的污染问题依旧存在,PM2.5对于人类的影响依旧需要重视。
PM2.5与其他大气颗粒物相比,粒径小、相对面积大、活性强,更易附着细菌和病毒,并且也更容易在大气中停留与传播,因此起对人体的危害更大并且更长远。而就在近日,清华大学团队的一项研究量化了大气中PM2.5数值与人类寿命的联系,同时也证明了降低PM2.5值的必要性。
研究依据历史数据和模型算法,对我国大气PM2.5污染与健康影响长期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的定量分析,发现在能源结构转型的影响下,2002—2017年我国的PM2.5浓度每立法米下降了18.1微克,而在经济结构优化的影响下,2002—2017年我国的PM2.5浓度每立方米则降低了16.6微克,它们分别避免了38万人和34万人过早死亡的风险。
此外,研究团队通过模型比对,还发现,如果仅考虑经济发展的影响,如果任由经济在不加约束、也不加治理的情况下发展,PM2.5会因为化石能源消费等原因浓度升高,从而相关死亡风险增加百万人。目前相关的研究成果已经在《自然·地球科学》上发表。
简而言之,我们要加强对于PM2.5的管控与治理,与此同时,还需要联系PM2.5的产生原因,对经济发展及能源结构进行进一步优化,从而从根源解决PM2.5污染的问题。但是这并不简单。
事实上,能源发展除了对于PM2.5的治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解决温室效应同样有非常大的价值,但是想要促进能源发展,首先要刺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以及相关技术的推进。而这就涉及到了材料学研究。
与此同时,目前全球经济发展是依托于交通运输的技术发展的,尽管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传统燃油车开始被取代,但是燃油车依旧是交通运输的主流载体。因此,如果想要减少甚至避免能源以及经济产业发展带来的PM2.5排放问题,那么刺激新材料研究,加速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发展,加速“绿氢”生产及储存技术的推进非常关键。而这些恰恰也是目前材料学及能源领域面临的难题。
不过总体来说,伴随着环境监测体系的全面发展,大气环境保护整体上呈现的是全面监测、针对治理的格局,而从目前的技术发展来看,伴随着技术的持续发展,保护大气环境这一工作,我们是可以抱着积极的态度来看待的。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