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仪表网 仪表上游】近期,继化工原材料涨价这一热点之后,全球芯片短缺这一
话题热度也在急速上升。2020年下半年,疫情就已经给全球带来了芯片短缺问题,而最近半年,在车市复苏、工厂转产、自然灾害等因素叠加作用下,汽车芯片开始出现严重供不应求的局势,车企正身陷泥潭。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李华强副司长曾表示,交通运输行业是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重要领域,近年来交通运输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顺应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发展趋势,将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作为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绿色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先手棋。
但眼下来看,在这一改革还没进行彻底之前,一个看似小小的芯片,却已经成为与车企命运攸关的重要支点。
全球缺芯问题有多严重?
据AlixPartners公司研究表明,全球半导体芯片短缺将继续对汽车业务造成严重破坏,2021年总收入损失将不少于1100亿美元,预计将影响至少390万辆汽车的生产。
近一个多月以来,韩国已经有多家车企因为芯片不足而暂时停产。17日起,现代、起亚等多家生产热门车型的工厂又面临新一轮停产。由于现代和起亚占据韩国汽车市场近八成的份额,为它们供货的数百家零部件企业也将受到波及。5月初的一份调查显示,超过八成的受访汽车零部件企业已经陷入经营困境。
而根据相关统计,截止到5月中,北美汽车市场的减产数量最大,接近102万辆。最近,福特公司报告称,2021年第二季度可能损失计划总产量的50%。
当下,汽车“缺芯”已扩大至全球范围,中国作为全球新车产销量较大的市场,同样深受汽车芯片短缺困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1月中国汽车销量较2020年12月下降 15.9%,其中乘用车产量降幅高达18.1%。
有消息表示,日产等车企正在将有限的芯片供应给利润更高、销量更好的车型。所以如果汽车芯片问题不解决,未来消费者可能面临搭载芯片的车辆涨价等情况。
众企协力共促汽车芯片国产化进程
“核心技术缺失,是中国汽车产业最大的软肋。2004年,我国提出加强培养零部件产业,但至今零部件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于整车产业发展。零部件不强则产业不强。此外,汽车用芯片更是100%全部依赖进口,年进口额高达2313亿美元。”日前,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曾指出。
在全球汽车芯片供应不足的背景下,正是国产汽车芯片的一次机会。从整个芯片企业工业链来看,也有不少国内的汽车芯片厂商,正在加大研发创新,加快国产汽车芯片产业发展。
2021年2月22日,上汽集团下属企业上汽乘用车与地平线敲定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与地平线的全面战略合作,上汽集团将以上汽乘用车为载体,将其在智能网联化领域的技术成果与地平线的智能芯片、视觉感知算法、数据闭环技术能力相结合,一方面缓解芯片短缺带来的产能危机,另一方面也寄希望能够共同打造出可以对标特斯拉FSD的下一代智驾域控制器和系统方案。
今年年初,上汽通用五菱等车企已经发布消息称,受芯片断供影响,公司决定全面推进整车芯片国产化工作。
目前中国已在车用芯片国产化进程的各个节点进行布局,大唐电信、紫光国微、四维图新、全志科技、韦尔股份等上市公司近几年也都在加速深入汽车半导体产业。
例如,中国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比亚迪,如今已是国内自主可控的车规级IGBT*厂商,技术达到了世界*水准,月产能达到5万片,市场份额达18%,仅次于老牌芯片巨头英飞凌,排名*二。今年1月2日,比亚迪半导体启动分拆上市,估值102亿元,投资方中不乏大家熟知的小米、红杉等机构。由此可见,中国汽车芯片在技术实力上和国际企业的差距在一步步缩小。
“芯片荒”还将持续多长时间?
业内表示,虽然目前汽车芯片短缺问题仍在持续,根据预估,进入第二季度后,中国汽车市场因芯片短缺而减产的实际规模在45万辆左右。但随着相关芯片厂商生产的恢复,加上产能的提高,预计这一问题将持续到2022年初之后会有所改善。
资料来源:央视财经、电子发烧友、汽势传媒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