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人工智能、大数据两翼齐飞 助力智慧地铁建设与实用

2021/4/25 14:20:38    30940
来源:仪表网
摘要:国家应急管理部联合团中央,将“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称号授予了地铁17号线06段,这其中少不了“智管云”和“可视化交底”等信息技术的功劳。
  【仪表网 仪表下游】国家应急管理部联合团中央,将“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称号授予了地铁17号线06段,这其中少不了“智管云”和“可视化交底”等信息技术的功劳,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手段,地铁17号线06段施工情况实现了实时监管,将安全隐患消灭在源头。
 
  “互联网+施工” 工地情况一目了然
 
  借力‘智管云’和‘可视化交底’等信息技术,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创新地铁标准化管理体系,把地铁建设变成看VR剧,将安全隐患呈现给所有人。116个摄像头,遍布17号线06段每个角落,集成了无死角、全覆盖的视频监控,构成这款‘智管云’APP,让所有监管人员对现场的把控随时随地了如指掌。
 
  高效安全管理 迅速掐灭违规念头
 
  “智管云”系统加装后,果然成了项目安全生产的金钟罩。不仅是直播VR,这个“智管云”APP还具备隐患大数据的分析判别能力,根据隐患的类型、队伍、工区、考核等信息,自动整合形成安全管理趋势图表并实时进行更新分析。
 
  “智管云”让地铁建设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以往每月底对项目各队伍、工区进行考核要跟进施工进度、安全、质量等进行综合打分,耗时2天才能统计出来庞大数据,现在依靠‘智管云’,随时随地能看到数据结果,实现了动态化、智能化、模式化安全管理。
 
  “智管云”像一双无处不在的眼睛,让职工在工作时少了侥幸,多了谨慎,将建设中的安全隐患消灭在源头。
 
  人工智能、大数据两翼,保障地铁安全运行
 
  近年来,上海申通地铁在通讯信号系统、维护保养方面进行了提升,而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六年前,上海地铁10号线启动全自动无人驾驶运营模式,开启了中国轨道交通“无人驾驶”新技术的应用。插上人工智能的翅膀,运营成果显著提升:5分钟及以上晚点事件为零,平均准点率和兑现率均达到了99.9%,平均旅行速度提升8.8%,平均出入库时间减少50%。
 
  其面向智慧地铁推出的全自动运行2.0系统,在既有的全自动运行系统的基础上,覆盖无人驾驶列车、智能调度、智能车场、智能车站、智能运维五个部分,大幅提升了中心、车站、车场、调度和运维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实现了城轨交通全程、全范围的智能化控制。
 
  而智能运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将密切地保障地铁的出行安全。如果列车出行晚点故障,按照传统处置排故方法,人员从值守点赶赴现场,对故障分析、处置来回折腾费时费力,但是现在通过智能化监测系统,通过功率曲线的实时监测,能够触发异常报警,提早发现隐患,减少对正线运营造成的影响。
 
  智能票务赋能,让出行体验更美好
 
  “人”是智慧城轨的核心,上海地铁自主研发了二维码双脱机BLE回写技术,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复杂的技术,让我们通过手机扫码进站成为了可能。
 
  构建智慧票务体系,正在助力上海轨道交通转型发展。而且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与售票业务场景相结合,催生了更多智慧化赋能和流程优化的可能。
 
  其中成效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客流预测。比如在客流较多的线路上,从第一个大客流站点开始,智慧车站系统的人工智能运算就要发挥作用,在车控室内实时更新进站车辆的载客率,做好客流控制。否则的话,随后的站点客流量更大,多数乘客只上不下,会造成客流的严重积压。不仅影响乘客的出行体验,也会使得大客流站点无法平稳有序运行。
 
  上海轨道交通还以多年来的海量票务数据为基础,研发出了一套高精度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软件,能够满足轨交网络常态及大型活动、节假日等复杂场景下动态化、精细化、高效化的运营调控要求。
 
  近几年,上海轨道交通网络运营调度指挥大楼拔地而起,越来越多轨交线路入驻,使其成为上海轨道交通调度指挥的中枢。因为它集指挥(command)、控制(control)、协调(coordination)于一体,被大家亲切地称为“3c大楼”。未来,还将有更多轨交线路入驻、更多新技术、新模式在里面生根发芽。
 
  资料来源:搜狐、科技日报

全部评论

上一篇:ABB机器人助力雀巢ABB机器人提升效率53%

下一篇:“智能制造+自动化” 国产工业机器人走向何方?

相关新闻
热门视频
相关产品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