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供水管网节水控漏如何提高技术含量?
- 2021/3/25 14:30:04 31239
- 来源:仪表网
【仪表网 仪表产业】据了解,我国供水管网的实际漏水情况十分严重,漏损率的增加不仅造成了经济损失和可能带来水质的下降,更降低了水资源利用率,加剧了城市的缺水问题,其影响几乎涉及到供水企业和社会的方方面面。
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瓶颈。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人均淡水之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有300多个城市属于联合国人居署评价标准的“严重缺水”和“缺水”城市,缺水形势极其严峻,公共供水管网漏损对于水的浪费可不少。
据悉,国内各大城市中,不乏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很好的典型。深圳市2019年本地供水管网漏损率已下降至8.5%,西安市自来水管网漏损率降至9.21%,昆明市目前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为9.93%,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但是全国这种先进水平的城市并不是主流,很多二三线城市的漏损率居高难下,究其原因,包括:管网老化、管理粗放等硬件和软件问题。由于技术和人才限制,尤其是不少县级供水公司无法自行找出漏水点。
随着“十四五规划”及社会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瓶颈。在推进全民节约用水的同时,要着力解决好输水漏损问题。就目前来说,提高技术含量就是城市供水管网管理要提高技术含量,用大数据、传感器等现代技术监测水量变化、寻找漏水点、优化供水水网布局、及时报警提醒。在很多成熟实施的城市,智慧管理的重要性已经凸显。
此外,用智能表计、大数据技术管理城市供水管网成为现实后,大大降低了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同时提高了管理效率。最为突出的是,很多城市“运用大数据建立起智慧水务管理系统之后,供水管网漏损率由此前的30%降低到了目前的10%左右。”这其中,采取DMA分区计量管理方案的地方,节水降损效果更为明显,已成为控制漏损数字化管理的选择方式。
使用DMA管理的关键是在一个划定的区域,利用夜间小流量分析来确定泄漏水平。DMA的建立能够主动确定区域的泄漏水平,并指导检漏人员优化检漏顺序,同时通过监测DMA的流量,及管网的压力变化情况,来快速识别是否有新的漏点存在,快速锁定泄露区域,并利用压力曲线确定泄漏点。
分区计量的重要前提是实时数据的准确统计,只有精准计量的水量分析才能正确统计产销差、并提供准确的水压、流量数据监测。DMA分区系统的优势源于电子水表、超声波大表的精准计量,进而有效减少水资源浪费,促使水司向智慧化、服务型转变,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供水服务体验。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