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我国学者在二维单晶超导器件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0/12/1 16:05:16    21448
来源:数理科学部
摘要:二维层状超导体研究领域取得进展,实现了基于二维超导二硒化铌的非互易天线器件。
  【仪表网 仪表研发】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11934005、11874116、61322407)等资助下,由复旦大学修发贤教授、沈健教授、郭航闻教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沙拉·黑格教授,以及日本东京大学永长直人教授组成的联合团队通力合作,在二维层状超导体研究领域取得进展,实现了基于二维超导二硒化铌的非互易天线器件。该成果以“基于二硒化铌的超导非互易天线(Nonreciprocal Superconducting NbSe2 Antenna)”为题,于2020年11月6日在线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9459-5。
 
  近年来,二维层状单晶超导材料在上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重点。相较于传统非晶态、多晶态超导薄膜,二维层状单晶超导材料由于其极高的单晶质量,能将超导态保持到纳米级的原胞层厚度,这使得探测样品的本征二维超导的新奇属性成为可能,同时也为人们理解和调控低维超导态、超导量子相变等提供了新的研究平台。
 
  尽管二维层状单晶超导材料拥有丰富的量子现象,在新功能纳米器件方面亦拥有巨大潜在应用价值,但现阶段科研人员对二维层状单晶超导材料的研究大都集中在物理属性方面,基于二维层状单晶超导体的新功能器件研究处于起步阶段。
 
  为了构建基于二维层状单晶超导体的新功能器件,该研究团队首先制备了高质量的单晶二硒化铌块材,并用胶带机械剥离法成功解离出厚度在1-5 nm的高质量二维单晶超导二硒化铌。有趣的是,通过输运测量发现,在超导温度以下,样品的二倍频磁阻等温曲线呈现多峰的反对称特点。
 
  通过进一步对不同电流下的二倍频磁阻信号分析研究发现,这是由对称性破缺造成的可逆电磁手性效应,该效应对应的双伽玛值(反映电磁手性效应的强度参数)远大于传统非超导体系。基于这种可逆电磁手性效应,研究团队设计制备了纳米尺度超导二硒化铌天线器件。在超导态下,由于二硒化铌中的涡旋在外电磁场驱动下获得了净速度,器件可以实现对外界施加的电磁波的信号的非互易可逆探测:当对天线器件辐射电磁波时,器件可以稳定的产生直流电压、电流信号,并持续稳定地对外界输出能量(做功)。
 
  同时,该器件可以实现对小到1微瓦的电磁波信号的探测,器件的探测频谱宽度可达5 MHz-900 MHz。这表明,二维层状单晶超导体对射频甚至更高频段的电磁波的能量采集、探测和识别等过程是一个非常好的器件实现平台。
 
  纳米尺度的超导天线器件可以在极低温条件下工作,在未来超导量子计算电路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该工作拓展了二维单晶超导体器件的研究方向,对新型二维单晶超导体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全部评论

上一篇:自组装纳米材料构筑无辅因子的氧化模拟酶研究获进展

下一篇:南京天光所利用LAMOST数据提出望远镜性能监测技术

相关新闻
热门视频
相关产品
写评论...